Sun角度:充電池回收箱變炸藥庫

【SUN角度小組記者彭俊榮報道】充電池含有重金屬,若將數滴水加在一枚破損的充電池上,電池迅即冒出白煙,散發酸臭刺鼻氣味,故此,適當處理方法非常重要。不過,環保署在五年前推出充電池回收計劃,並沒有提供處理破損充電池的指引,再加上計劃提供的回收箱是以密封設計,被投入的破損電池,在潮濕春季,易釋出易燃氫氣,當物件碰撞產生火花時,便會有爆炸危機。電子專家及環保組織直斥環保署缺乏危機感,到釀成傷人意外時才「補鑊」,已經太遲。

充電池是都市人不可或缺的用品,但它們含有重金屬,若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因此,環保署在○六年推出充電池回收計劃,在全港設置五百四十五個公眾回收點,亦在一千六百二十五個屋苑及工商業大廈設回收箱。計劃實施五年間,共收集二百四十八公噸、約一百七十萬枚充電池。

這包括所有電子產品的充電池,如手提電話、手提電腦及供多種電子器材使用的筆芯形充電池。過往生產的充電池品質好,不易破爛,但近年愈來愈多內地廠家製造不同充電池,部分品質差劣,外殼甚為脆弱,一撞即破損,流出電解液。

「呢啲電解液帶有酸性,難聞之餘,長期吸入更會導致頭痛同惡心,如果皮膚接觸到嘅話,就會有『乸乸哋』嘅刺痛感覺。」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指出,最危險的是,當充電池的破損部分接觸到水分,便會產生化學反應,釋出易燃的氫氣,隨時引致爆炸。

遇水冒煙傳刺鼻氣味

本報記者嘗試將數滴水加到一枚已破損的充電池上,電池迅即冒出一團白色的煙霧,且散發陣陣酸臭刺鼻的氣味。此外,當有金屬接觸到電池的破損部分,更有火花濺出,由此可見,充電池若不小心處理,後果嚴重。

但本報發現,環保署雖在網頁上為參與充電池回收計劃的學校及屋苑,提供指引,卻沒有提及如何處理破損充電池。此外,該計劃設置的回收箱,部分是採用密封式設計,令全港二千多個回收點變成「炸彈黑點」。鄭家偉解釋:「喺一個密閉空間,氫氣會積聚,當物件碰撞產生少少火花時,就會引致爆炸!」

環保署欠缺指引,在各個回收點的職員亦不知道箇中危機。記者以市民身份向其中一個參與回收計劃的屋苑管理員查詢,了解如何處理破損的充電池時,該名職員只表示:「我都唔清楚喎,你就咁放入回收箱啦!」

專家倡箱底鋪沙防水

該職員提供的方法並不正確。鄭家偉指出,需用膠袋把電池密封,再把電池放到回收箱內,防止電池接觸到水分,才能減低意外發生的機會;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設立專門收集破損充電池的回收箱:「喺箱底鋪層沙,防止電池接觸到水分,亦減低電池碰撞機會,咁就最安全嘞!」

支援充電池回收計劃的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也認為,政府應訂立指引,讓市民能夠正確處置已破損或有機會破損的充電池:「冇理由等到有意外先嚟改善,政府應該盡快制訂指引,確保市民安全。」

惟環保署一直未有正視問題,發言人回應謂,現時大部分充電池的設計都安全,署方會提供俗稱皺紋膠紙的保護膠紙,讓市民貼在電池的兩端作保護。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市民應先以膠袋包好破損電池,才放進回收箱,便能防止電池接觸水分。 (設計圖片)

破損充電池會釋出難聞氣味,觸及亦會感到「乸手」。

記者將水滴到一枚破損充電池上,電池迅即冒煙。 (吳啟偉攝)

環保署不肯訂立指引,只表示大部分充電池設計安全。 (資料圖片)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認為,政府應訂立清晰指引。 (資料圖片)

市面售賣的電池,大部分是用完即棄。(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