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財爺見死不救

政府財政收入,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稅收,本地稅輕,眾所周知,談不上橫徵暴斂。另一是賣地,也是稅輕的原因,但這土地從何而來?是前朝政府藉不平等條約得來,當前政府不費兵卒,便據為己有;老百姓沒土地,卻經年在捱高地價,說沒有橫徵暴斂,不過是從前用盡,現在無需再用而已。

小市民說的是「通脹」猛於虎而不是「苛政」,沒人說政府的盈餘來自橫徵暴斂。小市民質問的不是政府為何有那麼多盈餘?是為何有那麼多盈餘卻不為社會謀福祉?無端說起橫徵暴斂,便是別有心術。

孟子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意思是只要有點人性,看到小孩快要掉入井中,都會於心不忍,想要出手相救。社會說政府有能力,便該出手幫基層,好比說救救這快要掉入井中的小孩,這財爺卻說:政府的錢又不是橫徵暴斂得來,不就像說這小孩要掉入井中,又不是我造成的,我為甚麼要出手相救?分明見死不救,還要說得理直氣壯。

政府或許沒有苛捐雜稅,所謂輕稅制,表示納稅人負擔少,相對可說政府收入少,但財爺倒不想想,收入少而盈餘多,便表示政府付出的更少。盈餘多說明官富,而付出少便造成民窮,那坊間謂官富民窮,怎會不是個準確描述?

沒橫徵暴斂,表示納稅人還能負擔,但見死不救,基層便覺水深火熱吧!財爺掌管社會資源運用,有甚麼時機比現在更好?不止派糖,還不規劃長遠的扶助基層措施,便是見死不救,怎不涼薄!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