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角度:推動創意產業政府齋噏

【SUN角度小組報道】財政司即將公布新一年財政預算案,但過去一年埋單計數,不少所謂致力推動的政策,其實「得個講字」。自九八年起,港府高官每年都將鼓勵創意產業掛在口邊,但實際上支援極有限,點綴多於實際,加上本港缺乏專業的評審,以致發明家寧願將發明品送外地發表。本地發明家批評高官講多過做,缺乏周詳策劃及推動,所撥資助經費小恩小惠,如不盡快改善,本港的創意產業只有死路一條。

近年,港府不斷將推動創意產業掛在口邊,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更特別提及,為鼓勵創意創新,協助發明家將研發成果轉化為資產,把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專利申請資助計劃」的資助上限,由十萬元提高至十五萬元,為本港公司和發明家首次申請專利時,提供財務資助。

提高資助限額當然是好事,本報翻查該計劃近年的申請數字,過去三年接獲四百一十五宗申請,當中五成六,即二百三十三宗獲批,其中四十宗更成功取得專利註冊。表面看來,申請個案每年上升,但其實該計劃對發明家的實際幫助並不大。

小恩小惠不切實際

「提高咗資助金額梗係好,但最大問題係,計劃規定每人只可申請一次。發明家嘅創意好似泉水咁多,第一件發明有資助申請專利,之後第二、三、四、五件點算?咁樣好唔合理,政府太孤寒!」香港發明協會會長張景豐指出,港府在九八年四月推出「專利申請資助計劃」,本來有助推動本港發明,但計劃不能按實際需要,即使去年提高資助限額,也只是小恩小惠。

張景豐表示,該會現有五百多名會員,年齡由十多歲至六十歲不等,他們創意爆棚,發明品眾多,若欠缺資金申請專利,根本無法將發明品發揚光大或推出市面。除了個人損失外,也影響對社會的經濟效益。近期有不少會員發明多件新產品後,因欠缺資金申請專利而向他求助,亦有發明家為取得專利,打算以家人名義申請資助。張無奈說:「反觀內地一些地方,如東莞,近年所設立的發明獎勵計劃,供發明家無限次申請,本港嘅做法保守、落後。」

獲獎無數的本港發明家陳克敏指出,由研究到製成一件發明品,除心血和時間,申請專利也要花不少錢。他憶述在○一年創作首件「自動撥號報警系統」發明品,成功透過上述計劃申請資助。之後的發明品多達二十件,其中一件是「空氣消毒機」,在各地申請專利所需費用達八十多萬元,但已不可再透過該計劃申請資助,幸得到影星成龍支持,獲得資金和場地,得以落實發明意念。

乏專業評審惹詬病

除資助不足外,本港缺乏專業評審是另一個大問題。陳克敏指出:「當局以前搞過一些發明比賽,竟然係搵公眾用網上投票畀分,但公眾唔熟悉點去評審發明作品或其價值,學校代表或團體參賽者又自會有好多人投票,個人名義參加者就容易輸,咁邊個會參加?」

而他從○二年至今,先後多次將作品送到南韓、德國、日本、美國和瑞士等地參賽,勇奪十多個發明國際殊榮,他慨嘆本港推動發明風氣仍未成氣候:「喺香港同人講話搞發明,啲人覺得你好另類,但我到海外參賽,不時有當地嘅人同我講,話好歡迎我啲發明家移民過去。」

對於發明家批評「專利申請資助計劃」無助他們發展,希望可放寬多次申請,創新科技署發言人承認,曾接獲三宗涉及申請程序及專利註冊費用的投訴,重申該計劃旨在協助首次申請專利人士。

立法會議員黃定光批評,當局在專利註冊上無完整政策,資助計劃成效「點綴多過實際」。他指出,現時本港僅供註冊發明品的外形或圖樣,若要註冊發明原理,則要往澳門、北京或英國倫敦辦理。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張景豐指出內地一些地方的發明獎勵計劃,已供發明家無限次申請,本港的「專利申請資助計劃」多年來卻保守、落後。

張景豐經常到外地與其他發明家交流,獲頒發多個獎項,證明他的貢獻。

陳克敏認為本港欠一班專業人員評審本地的發明品,難推動業界發展。

陳克敏(左)的首件發明品曾申請政府資助,其後的發明品不可再申請,幸得影星成龍支持,讓發明意念得以落實。 (資料圖片)

「專利申請資助計劃」自九八年推出,但多年來旨在協助首次申請專利人士,對發明家支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