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健康中心針灸針穿肺

【本報訊】針灸的治療功效日漸受到肯定,惟一旦施針不當或消毒不足,可致嚴重後果。消費者委員會過去十年接獲九宗涉及針灸投訴,有市民接受針灸減肥後,竟發現頭髮內仍留有針灸針;更有市民疑因施針者失誤遭刺穿肺。外國亦曾有因針灸傳播肝炎、愛滋病及抗藥惡菌的案例。該會提醒市民應找合資格專業人士作針灸,並須留意施針場所的衞生。

女子治療後頭髮留兩針

消委會由二○○○年起接獲九宗涉及針灸投訴,大部分涉及預繳收費問題,但亦有不良反應個案。其中一宗發生在十年前,一名女士參加健康中心的藥物及針灸減肥療程,每次針灸後均全身劇震,她向保健中心反映但對方繼續療程。她於一次針灸回家後,竟發現頭髮內仍留有兩支針,遂要求終止療程及退款。同年尚有另一宗嚴重個案,一名男子於健康中心接受針灸,疑因施針失誤篤穿肺,需由妻子於半夜送院,事主其後向健康中心索償。

此外,消委會亦曾接獲市民針灸後皮膚發炎導致肚皮留下疤痕,以及針灸後腳部出現水泡的案例。消委會提醒,若針灸時的施針部位、方向及深度有誤,有機會誤傷器官,例如刺傷肺部致氣胸或血胸。

若針具或針灸部位無妥善消毒,會增感染風險,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去年三月於《英國醫學雜誌》發表評論,指由七、八十年代起,全球與針灸相關的化膿性細菌感染病例逾五十宗,其中百分之五至一成患者因嚴重感染死亡;過往有因針灸傳播乙型及丙型肝炎、愛滋病、分支桿菌及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個案。

針灸不良反應還包括「暈針」,指患者針灸時突感頭暈眼花、惡心、發冷及面色蒼白等。

針灸注意事項

孕婦、心臟病患者、身體易抽搐、血小板低、血壓低、凝血有問題的人士均不適宜針灸;

應尋求註冊中醫師或其他相關醫護人員作針灸治療;

留意治療場所的衞生環境是否清潔;

治療師雙手、患者受針部位及針具必須徹底消毒;

即棄針具是否密封包裝,用後是否即時棄置;

過飽、過飢、飯後、困倦時皆不宜針灸,針灸時應保持心平氣和;

治療時如有任何不適,如暈針(即施針時感到頭暈、眼花、胸悶、惡心欲嘔、四肢發冷、出汗、心慌、面色發白等),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針灸後可能有皮下出血或青腫現象,毋須緊張,幾天後會自動消失;若有過度疲勞、酸脹現象,亦屬自然反應,約一日即可回復正常。

資料來源:消委會《選擇》月刊

第一手消息請瀏覽on.cc 東方互動《即時新聞》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針灸近年廣受歡迎,但市民應慎防消毒不足或施針不當所帶來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