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兩岸共創中華文化

天安門廣場是極其威嚴神聖的,當年毛澤東就在天安門上喊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感動了全國人民。新中國成立不久,全國陷入全方位鬥爭,把歷史、文化、人民都鬥倒了。拜改革開放之賜,中國揮別苦難,崛起成為經濟強國。不過,歷經文革洗禮的一代突然擁抱起紙醉金迷的人生,內心世界空洞茫然。

重新尊孔 連結兩岸

當局為了填滿這個空洞,讓豐沛的文化素質充實國人的內在,五千年歷史薰陶下的中華文化不能缺少;另一方面,為了尋求兩岸的連結點,中國大陸終於從善如流,開始重新尊孔,擺脫過去批孔的夢魘。為展現具體的尊孔,天安門廣場豎起了孔子雕像,孔老夫子終於回到神州大地,怎不令人振奮?此舉也為天安門廣場增添文化氣息,孔子循循善誘的教學之風今後將廣披神州大地,對孔子來說真是遲來的正義。

這座新豎立於天安門廣場上的孔子雕像由青銅塑造,孔子雙手合於胸前,目光深邃,遙看遠處的毛澤東畫像。冤家總得聚頭,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澤東主導的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打倒孔家店」成為全國運動,拆毀廟堂,連孔子後代子孫都遭殃;如今孔子與毛澤東遙遙相對,未知能否一笑泯恩仇?

改革開放後,批孔運動才終止,而近年大陸經濟迅速發展,物質豐盛,精神卻空虛,儒家學說重新受到重視,將孔子像置於天安門廣場,更代表官方尊孔的態度,推廣儒家文化將全面強化,不讓台灣專美於前。事實上,台灣對中華文化實有承先啟後之效,莘莘學子從四書五經中學習禮義廉恥的行為法則和忠孝節義的民風,加以實踐,也讓中華文化躲過了文革的摧殘。

孔子像雕塑家吳為山表示,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文化豐碩,傳承以孔子為核心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由此可見,大陸尊崇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希冀實行此舉傳承完整的中華文化,以彌補文化的空洞、心性的冷漠,重拾溫良恭儉的民風,達致富而好禮的社會,獲得國際尊重。

文革後,中國人發現,原來儒家學說才是教化人心的寶貴資產;而大陸透過尊孔全面恢復中華文化,爭取文化正統的論述權,讓台灣隱隱感到其正統傳承的地位受挑戰。所幸的是,在儒家學說影響下,中華文化可連結兩岸,讓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文化層次的融合,共創中華文化,擱置政治爭議,豈不兩岸太平,不起干戈?

文化繁華 難捨難分

大陸推動尊孔很有力度,已於世界近百個國家開設了三百多所孔子學院,傳播中華文化;大陸也應善用台灣資源共同推動發展。兩岸求同之處愈來愈多,文化愈繁華,將讓兩岸難捨難分。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