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減薪潮推低強積金供款

財經界近日埋年結,不同的統計數據、指標、比較分析結果輪番登場。對大多數打工仔而言,那份月月供款、可望不可即的強積金回報率,才是最貼身的數據。根據一間基金管理公司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二○一○年整體強積金平均增長百分之五點八六,表現是強積金自二○○○年成立以來,升幅年份回報最少的一年,相對於本港平均每年百分之六的通脹率,本年的整體強積金回報率顯然跑輸。

驟眼看去,本年整體強積金回報率有百分之五點八六,相對於特區政府本年度的修訂通脹率百分之一點七,整體強積金投資回報應是跑贏才對呀!以簡單的按年數據比較,本年度整體強積金回報確是高於預期通脹。不過,像強積金這類基金投資,講求平均增長率,除了一年半載的賺蝕,還要看長遠的整體回報率。

表面上,強積金過去十年的整體表現,是增長的年份多於虧損,但結合其他計算因素,例如通脹率、基金管理費用,還有打工仔因為工資變動影響供款比率,光說強積金整體回報率如何,不一定反映實際情況。

果然魔鬼在細節,十年前強積金成立,打工仔着眼於供款比率和回報,忽視了各有關金融機構收取平均約百分之二管理費。年復一年的平均成本累積,以四十年供款期計算,將會有逾半的供款成為金融機構的利潤。直到三年前,強積金局前主席范鴻齡揭露強積金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一眾打工仔才醒悟,當年的強積金計劃如何向金融界傾斜,狂吸打工仔的血汗錢。

除了超高的管理費,打工仔對強積金的供款,近年還多了一個影響增長的因素:金融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工資增長呈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基層打工仔工資負增長趨勢明顯,陷入在職貧窮,全港三百七十萬工作人口之中,工資平均中位數僅一萬元,不少打工仔經歷連年減薪,或轉職之後收入減少的殘酷現實。

強積金的供款比率以打工仔的實際收入計算,他們的收入只減不增,對強積金供款的投入也相應減少。管理費高昂,加上實際供款下降,本港的打工仔到退休之日,有多少人真的可以靠提取歷年供款的強積金維持生活呢?這筆供款只能作為補貼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前成立強積金,期內經歷經濟逆轉、減薪潮,堪稱一場「官商勾結」、打工仔被搵笨的騙局。來年高通脹重臨,所謂強積金計劃,對本港大多數的基層打工仔而言,不啻是一筆苛捐雜稅。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