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仇富仇商勢過渡到明年

二○一○進入倒數,城中到處都有回顧大事之聲,煲呔曾被領導人指示「要解決發展中的矛盾」。不用高人指點,明眼人都知所謂矛盾,正是本港社會日益嚴重的仇商仇富情緒,從近日中央關注、宗教界人士在聖誕文告均提及的趨勢來看,貧富對峙這個香港社會隱患已愈來愈嚴重,更有從一○年延燒至一一年之勢。特區政府近期連番出招,如唐唐的關愛基金、鬍鬚曾的壓抑樓市、打擊發水樓,以至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的競爭法等,遺憾的是社會怨懟絲毫未減,藥到病未除,足見醫生功力太差。

曾幾何時,奮鬥是港人的核心價值之一,城中巨富赤手空拳打拚的故事更是港人欣羨、敬佩的傳奇,近年這些傳奇卻被仇富仇商情緒取代,社會更出現民間智慧愈高,仇視、怨憤情緒愈高漲的現象,就像一個健康的人患上情緒病,短病不見得會傷身,長病卻足以吞噬其健康及生命。

政府亦非不重視仇富問題,亦早在半年至九個月前已開始診治,惟投放藥石只聚焦經濟層面,先是絞盡腦汁推出關愛基金;然後是狀似不畏發展商的打壓樓市、打擊發水樓;緊隨而來的還有競爭法等。這些措施起了甚麼作用呢?短期可見的是關愛基金惹來一片反對之聲,商界更有「打荷包」的感慨;打壓樓市的效果短至不到一個月、打擊發水樓引來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擔憂,政府即使出了狠招,社會的情緒病亦未稍見好轉。

其實,本港社會的情緒病雖部分源於經濟問題,更多的卻是社會分配架構的錯,以引起貧富矛盾話題的包姪女案為例,港人只覺即使在法律面前,權貴與貧民之間的待遇差距亦極大,更莫提如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機會、公權力分配等貼身問題,港人對不公平的憤恨無處宣洩時,自然轉換成了對特權階層的仇視。孟子曾這樣形容人性:「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港人憤憤不平時,政府沒有及時介入,並盡快疏導,如今仇視情緒氾濫成巨流,政府即使出動十倍之功堵截,亦只能收減輕決堤破壞的作用。

二○一○年將盡,貧富怨懟這股社會矛盾一拖再拖下,已經愈演愈烈,更引起廣泛關注,港官反思二○一○年施政時,亦應研究如何減緩仇視情緒成為二○一一年的社會病,進一步蠶食香港社會的健康。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