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長擊:肥胖受環境影響

香港與內地研究顯示,港童七歲時的平均體重及身體品質指數,與北京、江蘇等沿海城市兒童不相伯仲,頗為「大隻」。有學者指,與十年前相比,香港肥胖問題惡化,兒童肥胖威脅頗大;也有學者指,香港兒童的運動量比內地兒童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嚴重影響健康。

香港醫學會調查亦指出,港人生活節奏快,平日上班多光顧速食,假日外出則大魚大肉,又缺乏運動,是以「三高」普遍:即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每十人便有六人至少擁有一高。

時代轉變,不再是富人易肥而窮人變排骨精。近日《新聞周刊》文章指出,美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反映在食物上的選擇更是迥異。富人對營養尤其斤斤計較,在紐約等大城市,有人為了追求新鮮和無污染,不惜自己花大成本養雞和種菜,包保吃得健康。反之,收入較低的家庭只能選擇高熱量的薄餅、漢堡包和肉類,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新鮮蔬果和穀物。

有研究更指出,肥胖除了與飲食和運動有關,另一個可能的因素就是環境變化。環境中愈來愈多的激素化學物質,很可能改變了哺乳類動物的新陳代謝;此外,工業化導致的光污染有可能改變動物的飲食習慣;某種細菌或病毒感染甚至可能導致肥胖,比如一種編號為36的腺病毒,在很多研究中都被證明能夠導致感染者發胖,換言之,肥胖症有可能是一種傳染病。以黑猩猩為例,受環境影響,其體重每十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三。

肥胖可說是世紀病,減肥失敗可能另有因素。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