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身體語言大辭典:柏金遜症與「藥散現象」

柏金遜症是本港第二種常見的腦部退化疾病,患者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功能受到損壞,因而直接影響身體的活動,大大減低患者的活動能力。所以,患者會出現震顫、僵硬、行動緩慢及易失平衡等運動徵狀;可是,一般人較少留意患者亦有機會出現非運動徵狀,如感到痛楚或焦慮等感官及精神上的問題。

患者及其家人對柏金遜症徵狀的了解有助觀察病情進展,患者在發病後首二至三年對藥物的反應良好,徵狀在服藥後得以紓緩,此時期稱為「蜜月期」;但在二至三年後,有時甚至更短的時間,患者的病情會進展至「藥效變動期」而出現「藥散現象」,即藥效在服藥後數小時後慢慢消散,以致徵狀逐漸浮現。

當患者出現「藥散現象」時需調整治療方案,由於「左旋多巴」是目前有效改善柏金遜症徵狀的藥物之一,所以,增加服食「左旋多巴」的次數(如由三次增至四次)可加強病情控制。可是,這會對一般柏金遜症患者造成不便。加入「恩他卡朋」於原本的療程則可延長「左旋多巴」的藥效時間,不過,病人每次需多服一粒藥物,同樣會影響他們的服藥依從性。新一代三合一「左旋多巴」藥物則同時包含了「左旋多巴」、「恩他卡朋」及「卡比多巴」三種成分,是較為方便的治療方案。另一選擇是加入多巴胺激動劑,不過因滴定多巴胺激動劑需三至四星期,所以病情或要在數星期後才有改善。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

腦神經科副教授莫仲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