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官官相惠

如刀集:官官相惠

高官犯錯,民意以為不可僅僅道歉了事,普遍議員卻認為罪不致下台,民意與議員看法,明顯存在差距。

按理說,高官退休轉職,公務員事務局早有既定程序,審批過程據說還經常秘、副秘書長,最後才到局長手上核實,過目的不下數人。賤賣紅灣半島,當時記憶猶新,有否涉及利益衝突,是關乎順利轉職的重點。為何大部分同仁恍若集體失憶,而只有少數一、二人曾提出疑慮;最終局長卻還是疏忽了。

小市民記得之事,日日主管政務的官員卻忘記了,那這個疏忽,便讓人懷疑是真的忘記了,還是選擇性忘記。要注意的是,選擇視若無睹的不止局長一人,而是多數官員情願集體失憶,那錯誤就不是一時一人的疏忽造成,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所致。

所謂好狗不擋路,做人也不好擋人財路,在官場似尤其重要。出事之後常見官官相衞,但出事之前其實早已官官相「惠」。今天我批核別人,明天別人批核我,眼下是同仁之情難卻,將來卻未必有人追究。與其說一時集體疏忽,不如說這種睜一眼、閉一眼的官場文化由來已久。這等事情,身處官場的人但覺稀鬆平常,只是小老百姓看來,以為高官已是厚祿;但高官掛念的,是退休後如何「搵真銀」而已。

可見局長雖在事後馬上認錯道歉,看來滿懷誠意,卻可能心知肚明,當日的批核,不過是賣人情,基於官場文化所需。因此,如果有議員認為罪不致下台,那表示他們對這種文化同樣是睜一眼、閉一眼。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