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一成港人有自殘傾向

醫知健:一成港人有自殘傾向

【本報訊】 社區隱性精神病患者儼如計時炸彈,部分患者不但影響家人及有自毀傾向,而且突然病發傷害家人或鄰居的悲劇亦偶有發生。為了解本港精神病及情緒問題的趨勢,兩間大學醫學院和醫管局,剛進行為期四年的本港歷來最大型精神健康調查,目標訪問五千七百多戶。上周展開的住戶調查,訪問了約四十名市民,已發現逾兩成受訪者有情緒問題,一成更有自殘傾向,情況令人關注。另一項訪問了約一千人的前期研究發現,青少年對精神病的知識及認受性不足,有需要加強教育。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介紹稱,食物及衞生局撥款七百多萬元,委託中大精神科學系、港大精神醫學系及醫管局精神健康服務單位,在今年至二○一三年間,進行香港精神健康調查,隨機抽樣約五千七百戶家訪。

長期有情緒問題拒求醫

第一階段每戶訪問一名家庭成員,了解心理、情緒、壓力、社交狀況,第二階段由精神科醫生家訪有情緒問題的受訪者。

上周展開的家訪,訪問了約四十名市民,初步發現逾兩成人有情緒問題,如抑鬱及焦慮,一成人更有傷害自己的自殘傾向。林翠華謂,部分受訪者已持續數年有情緒問題:「長期唔開心,壓力好大,但從來冇搵過醫生,冇接受過輔導,唔單止影響工作效率,同伴侶、子女關係都會大受打擊。」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熊思方相信,大型調查的數據有助日後規劃精神科服務及配套。他希望藉此調查發現更多社區隱蔽的情緒病患者。

林翠華指,三成受訪者指若自己有精神病,不會告知別人。

醫管局正聯同中大及港大展開香港精神健康調查,約訪的住戶會獲邀請信,調查員到訪會持證件。 (中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