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北宋歲幣與美國國債

龍吟大地:北宋歲幣與美國國債

內地媒體近期討論北宋對遼國的「歲幣」政策,認為北宋給外邦「壓歲錢」的形式求得了幾十年的和平,化干戈為玉帛,最終拖垮了遼國,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和戰略眼光。這些文章借古諷今,言外之意就是,中國應繼續韜光養晦,購買美國國債,委曲求全。

北宋初年,遼國蕭太后、遼聖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前鋒到了澶州。宋朝副宰相王欽若等勸宋真宗逃跑。後來,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決定親自率兵出征。雖然宋軍射殺了遼軍主將蕭達蘭,但宋真宗仍然害怕戰爭,一心求和,最終北宋每年向遼供歲幣銀十萬両、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自由貿易。歷史上把這次和議叫做「澶淵之盟」。

內地學者認為,北宋每年收入一億両白銀,如果與遼國開戰,軍費將耗費五千萬両,相比之下,十萬両白銀和二十萬匹絹的對遼歲幣簡直是九牛一毛,以微小的經濟代價換來長期的和平,簡直是世界上最划算的買賣。

輸幣求和換來亡國

這些學者還認為,大遼幾乎沒有任何產品可以輸出給宋,而宋的每一種商品都是遼需要的。開始時遼國還賣一些馬,後來發現大宋的騎兵愈來愈多,就不敢再賣。結果邊境貿易從一開始就變成一邊倒的對宋貿易。大遼收的歲幣,到年底全被大宋賺得乾乾淨淨,每年還倒賠。大遼的財富通過貨幣戰爭,源源不斷輸入大宋。

內地學者宣揚的這一套「歲幣有理」論,實際上就是為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製造輿論。目前的中美關係與遼宋關係何其相似。遼國對北宋有壓倒性軍事優勢,但遼國也成為北宋的出口市場和原料來源,對北宋有巨大的經濟依賴,每當遼國經濟困難時,便興兵南犯,而北宋也是輸財免災。如今美國對華也是如此,美國在中國周邊耀武揚威,中國則購買美國國債和通過人民幣升值以息事寧人,但中國每退一步,美國便進一步。

北宋當年不僅對遼國輸送歲幣,對西夏亦是納貢稱臣,之後對代遼而起的金朝也是輸幣求和。但金朝顯然比遼國胃口要大,不僅一手收禮一手興兵,最後乾脆滅了北宋,直到長江邊才停兵。

文恬武嬉毫無鬥志

「歲幣」制度不僅使北宋將無鬥志、兵無鬥心、文恬武嬉,而且使整個朝廷失去了血性,兩個皇帝徽宗與欽宗,都被金兵擄到北方。

從中國歷史上看,宋朝是最軟骨的朝代。「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當時的詩人用短短四句詩,便將整個國家的氣氛描繪得活靈活現。民族英雄岳飛倡導「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沒想到壯志未酬身先死。可嘆的是,現在又有人提倡學習北宋的「歲幣」制度,難道不怕中國亡國嗎?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