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話:「權威」太多 一塌糊塗

講真話:「權威」太多 一塌糊塗

上一篇講了香港很多管治問題都和北京有關。我會從一個遠的、宏觀的角度去觀察這個問題,再逐步深入及具體分析。我認為,北京對於香港的管治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不得法」。應該做的事不做,不應該做的事做多多,整體來講,做得一塌糊塗。

回顧港英時代,就可看到問題的癥結。回歸前,香港人無論是從普通基層公屋人士,直到社會上最高級人士,或者是從最低級公務員到最高級的公務員布政司,這些人接受管治,只需要面對一個人:港督,他們完全看不到英國如何發號施令。當然,英國的影響力在香港到處都是,但從管治角度,他們只需看港督的面色就夠了。過去一百多年都是這樣,一直到接近回歸時,才有立法局及行政局的代表,到英國直接同外交部官員見面,反映香港回歸安排的意願。

試問一下,大家除了港督外,還能講得出多少個在英國參與管治香港的人的名字?我想大多數人都講不出,大家只知港督一人,有問題就找他,沒任何其他渠道。

回歸後就很不同了,有中聯辦、港澳辦、統戰部,以及國家領導人發揮影響力,還有一批名牌的高級親中人士及其支持者,幾乎每個人都在做「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工作。這麼一大堆人,從大的組織上來講,起碼有五到十個;從人數來講,所謂權威的人士,起碼超過一百人。

這與回歸前作一個對比,是不是「太多」?試想一下,這麼多人一起煮飯,各人意見不同,負責對象又不同,結果煮不煮出好飯?答案不講已知。

朱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