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清明上河圖

如刀集: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的動態版,和原畫作有沒有必然關係?看動態版,有時會聯想到麥兜動畫,像是麥兜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又或是麥兜坐纜車遊山頂;但麥兜動畫,並不需要一幅麥兜《暑假登山圖》的原畫。

正如看麥兜,可以多了解當代港人的生活;想當然,就像評介所說,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也可更容易了解北宋的民間生活,可見動態版對畫作的詮釋,傾重歷史多於藝術。看《清明上河圖》的原畫,本就容易有投入感,不僅畫中人物眾多,就是賞畫人也常有人在畫中的感覺;動態版把畫作放大了,用多媒體形式來呈現,恰好讓觀眾的投入感更加強烈,大概是《清明上河圖》適合於動態表達的原因。

如何推介古典文藝?為了吸引更多目光,藝文界似乎喜歡用流行手法包裝古典作品,看來無可厚非。比如粵劇,也嘗試用現代方法製造舞台效果,甚至嘗試用英語來演繹歌詞;就是意大利的男高音巴伐洛堤,晚年也樂於跟流行歌手同台演出。

在古蹟保育方面,現代人更是慣於手到拿來,一聲「活化」,似乎便解決問題,即是將古蹟的建築結構保存下來,但內裏經營的,多數是高檔餐廳;要說這高檔餐廳和這個古蹟有沒有關聯,就像問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和張擇端的畫作有何關係;同樣可以用「活化」來形容嗎?

所謂以流行來演繹古典,也可說以通俗來表達高雅。但遺憾的是,古人雅而今人俗,要做到雅俗共賞,就先要由雅通俗;可幸的是,今之流行,若干年後,也許會成為古典。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