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以量制價

如刀集:以量制價

紅加東減,東隧所減由政府回贈,加上車流量增加,東隧肯定會多賺。紅隧加價五元,雖然回贈每架次五元給東隧,惟以一對一回贈計,除非東隧的每天流量大於紅隧,否則紅隧反會因此而多賺,即紅隧也是多賺少賠。問題是,兩隧多賺了的錢從何而來?答案顯而易見,還不是由老百姓來承擔。紅加東減,聽起來是個零和方案,像誰也沒佔便宜,可實行起來,隧道使用者卻很可能付出更多,實際便成了紅隧加價。

老百姓認為造成塞車的原因,是兩條私營隧道收費太貴了,用不起,才期望政府拿出解決方案。市民的原意是期望兩條私隧減價;私營機構的策略卻是「以價貼量」,即以高價來貼補流量不足;如果政府再帶頭加價,的確有鼓勵東隧延續高價策略之嫌,是不折不扣的倒行逆施。

公共事業私營化,本當兼顧營商與社會責任,不是說盈利不足便隨便加價。政府在發給專營權時,本來就應該有個「以量制價」的原則,即如海底隧道,私營機構若要提出加價,便必須要達到一定車流量,也可說是飽和點;待調價以後,車流自會減少,才是貼近真正的市場機制,達至交通分流效果。因此,政府顧問報告提出的方案,便不應悖離「以量制價」的原則,反而繼續鼓勵私營海隧「以價貼量」。

政府委託顧問作成的報告往往把政府看成企業,如紅加東減,便只從生意角度看到紅隧可加價。若政府有承擔,便知只應東隧減價。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