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追擊:學者有質疑 秋景何以是清明

Sun追擊:學者有質疑 秋景何以是清明

北宋宮廷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後世留下了國寶級的著作,同時亦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有研究指上河圖繪畫的是秋景,亦有學者認為「清明」是作者進獻畫作時的頌辭,誰是誰非尚未有定論。香港考古學會則批評,政府當局在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展覽時不求甚解,只沿用「北宋時開封市民在清明節時活動」,做法既懶惰又不合理,有藝術館人員更是楊、柳不分,將上河圖兩岸的楊樹說成柳樹,向市民提供錯誤的訊息,失去教育意義。

楊樹當柳樹離譜

對清明上河圖有深入研究的香港考古學會主席鄭啟明稱,清明上河圖獲公認為研究北宋的歷史、商貿、人文生活及建築等不可多得的通識教材。他批評,當局沒有正視及尊重歷史,因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清明上河圖繪畫的是秋天的景況,不是清明時節。

鄭啟明解釋,畫中人物衣服單薄,有些手中持扇,沿河兩岸的楊樹經過半年時間生長,枝椏茂盛但又由於氣候轉冷時葉子落盡;市集中售賣只在中秋節前後才推出的新酒、食店賣蟹、小販攤檔賣西瓜,以及風向儀指示吹西風等,在在顯示當時是秋的季節。

此外,城外農田裏不見農夫春耕景象,證明不是春寒時節,大概是中秋後的深秋氣氛,天空萬里無雲一片清明的景況。

鄭又批評,有藝術館人員在記者會上將河兩岸的楊樹說成柳樹實在錯得離譜。他說楊樹樹枝硬直,柳樹枝柔弱下垂,柳樹樹身亦不會產生瘻結的現象,可與畫中最左端唯一的柳樹比較。當局連楊、柳也不分清楚,擔心市民一旦信以為真,會將錯誤一直延續,成為天大的笑話。

鄭啟明列出上河圖為秋景的論據

1.如是清明時節,為何不見百花齊放?

2.如是暮春三月,為何不見農忙?

3.樹木樹椏光禿禿,不見新芽。

4.各式人等衣着單薄,部分手上拿扇,顯示是夏秋之際。

5.酒家掛出新酒幌子,螯蟹新出,入秋時見。

6.道旁大樹下有地攤賣西瓜。

7.紅橋上兩側的相風鳥風向指標,正吹西南風。

8.畫作要迎合皇帝喜好,不會畫些上墳敏感題材。

鄭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