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追擊:秋日炎炎蛇鼠蜂狂襲鬧市

SUN追擊:秋日炎炎蛇鼠蜂狂襲鬧市

【SUN追擊小組報道】本港近日接連有途人在鬧市慘遭「蜂襲」,被襲者甚至因此休克而需送院搶救,也有市民在寓所被蜈蚣咬傷腳,一時間,蜜蜂等成為今個秋季的「可怕昆蟲」。原來,蜜蜂四出螫人,與氣溫有關,昆蟲專家指今個秋天特別炎熱,氣溫與夏天差不多,令到蜜蜂、螞蟻、巨蛇及惡鼠等生物,均誤以為現時仍是夏季,四出覓食,或者襲擊闖進其地盤的人類。這個秋天,市民無論在郊區或鬧市,分分鐘成為牠們的「獵物」!

香港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潮濕,適合蜂類、蚊子、螞蟻、老鼠及蛇類生長,令市民大受滋擾。由○七年至今,食環署接獲關於黃蜂及野蜂的投訴有一萬三千五百九十七宗、蚊患投訴二萬六千九百二十九宗、鼠患則有二萬六千八百九十六宗。

蛇、蜂類、蚊子及螞蟻,經常在郊野出沒,記者日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一帶巡視,除發現蟻竇外,還有大量蜂類在公園上空飛舞,又圍繞燒烤人士身旁,甚至飛到他們手臂爬行,嚇得他們不敢亂動,以免驚動蜜蜂而被螫。「之前都冇咁多蜜蜂、蟻、蟲o架!」經常到郊野公園的李先生表示,近月在公園出沒的昆蟲明顯增多,不知道原因。

沿水渠獵食 巨蟒闖中環

中國香港遠足協會主席周國強指出,近月最常出現的是蛇及蜂類:「蜂類在夏天大量繁殖,入秋就會準備儲糧過冬,所以草叢、樹上都會出現蜂巢,如果有人唔覺意搞到個巢,成群蜂就會群起攻擊。而蛇要儲糧冬眠,所以行山、郊區地帶好易見到蛇出沒。」。

事實上,牠們已不局限在郊區,最近已殺入鬧市,而且襲擊人類。最新一宗在今年十月六日發生,一名工人在何文田鬧市路邊草叢小解時,疑尿液騷擾到附近蜂巢,被群蜂圍攻,令他的下體及其他部位被螫,身體多處紅腫及劇痛、中毒兼嘔吐,要送院搶救。

事發後一天,一名男中學生在天水圍學校操場草叢執拾籃球時,又懷疑騷擾到蜜蜂,被狂蜂圍攻,被螫十多處紅腫及痕癢。除蜜蜂外,蟒蛇也四出覓食,本月十四日,西貢大坳門村一間村屋後花園,發現一條八呎巨蟒。此外,日前也有一條蟒蛇在港島獵食,結果由山上沿水渠爬行,誤闖中環鬧市。另外,蜈蚣也四出咬人,在八月尾凌晨,蔡小姐在大埔的村屋寓所廳中,左腳腳趾尾被一條八吋長蜈蚣咬傷。蔡小姐說:「我睇見腳趾尾發黑,覺得好痛,好似畀火燒,後來左大腿郁唔到,惟有叫白車送院。」她接受治理後離院,但返家後發覺左腳紅腫,「由一隻變兩隻」,遂返醫院覆診,情況好轉後又再紅腫,惟有到私家醫院接受放腫手術,現時仍未康復。

加噴殺蟲劑 兩三日一次

雖然食環署未研究蜜蜂和黃蜂等聚集市區的原因,但本報發現該署正四出撲滅蜜蜂之類的昆蟲,在不少地區噴殺蟲劑的次數,明顯急升。以有學生被螫的天水圍為例,以往工人只會一個月噴一次殺蟲劑,但本月平均兩至三天就噴一次,認真誇張。一名工人透露:「都唔知點解㗎,係上頭指令。」

昆蟲四出,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翁建霖認為與今年的天氣暖化有關。他指出,蜂類等生物一般在夏天繁殖,數量會增多,不過本港今年的夏秋,分野並不明顯,秋天氣溫比往年高,可能影響蜜蜂等生物的習性。

本報翻查天文台資料,發現本月大部分日子的氣溫,都介乎攝氏二十六、七度左右。去年十月,平均氣溫為二十六點二度,而去年夏季的平均氣溫則為攝氏二十八點八度,秋夏溫差較今年明顯。

食環署承認並未研究蜜蜂和黃蜂在市區聚集的原因,但強調牠們受到人類干擾,或受人類攻擊,就會出於自衞反擊。發言人指出,市民要遠離這些生物,要保持環境整潔,並定期清除積水,防止蚊蟻孳生。為預防被蜂螫傷,市民要避免干擾牠們,更不可主動攻擊牠們。

漁護署發言人指出,大部分出現在本港郊區的蛇均屬無毒品種,市民發現蛇蹤,應保持鎮定,切勿嘗試驅趕或捕捉牠們。若遇問題可致電警方求助,警方會按情況安排蛇王到場處理。如市民遭蛇咬傷,應盡快求醫。

秋意漸濃,很多市民會前往郊野公園或行山。 (周景文攝)

馬鞍山郊野公園的螞蟻群,令人毛骨悚然。

昆蟲出沒,行山人士要慎防被咬。

一名在郊野公園燒烤的市民,慘遭蜜蜂纏身。

蔡小姐左腳尾趾被蜈蚣咬傷。

曾發生黃蜂螫傷中學生的天水圍,現場加強噴灑殺蟲劑的次數。

天水圍不少學校附近都有草叢,蜜蜂可築巢聚居。

港府應加強除蟲
周先生 (公務員)「近來多咗好多蜜蜂,加上多咗蜜蜂針人事件,政府應該加強清除鬧市蜂巢。依家去郊野公園一定用蚊怕水、蚊貼,如果見到蜜蜂會即刻走。」

蚊貼(紅圈示)。

馬先生 (電訊業)「我成日都去郊野公園玩,近日經常被蚊叮蟲咬,即使貼咗兩張蚊貼都冇用。政府應正視問題,昆蟲傷到邊個都唔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