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長擊:教育精神在自我完善

短打長擊:教育精神在自我完善

有人說,偉大的作家應該能給讀者心靈以動力,能讓其自由飛翔,否則再好的灌輸也只是一種靜態的複製。依我看,教育亦然。香港的教育,在培養兒童創意上要加把勁,傳統的觀念依然停留在機械式的操練,是以補習社如雨後春筍,「不補習,無以學」已臻病態。

美國早前上演的一齣紀錄片《等待超人》,記錄了五個中學生困難重重的求學經歷,揭露美國教育制度的弊端。美國近三十年的教育投入幾乎翻了一番,但學生的表現卻沒有任何改觀。

《時代》雜誌上月的封面故事《是甚麼讓學校變得了不起》,在香港,答案恐怕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在公開試拿最多A的學校,為學生、家長製造名副其實的「多啦A夢」。

不過,美國教育改革畢竟還是取得一些成績,在小布殊執政時,制訂了「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的法案,為學校教學和學生表現確立了評價標準;其次,學校不斷提高教師錄用的標準,提高教學質量。

奧巴馬上台後,加強了教師工會的力量,目前有十二個州已通過了法律,要求把學生學習進展作為評價教師業績或延續聘用合同的依據。這場教育變革仍然處於初期階段,眾多美國學童尚未從中受益;有評論認為,這些震撼人心的前奏不應被人忽視,因為它昭示着美國教育體制正在學習自我完善。

教育改革需要魄力與遠大的眼光,一如閱讀,不是追求量化,而是要求質的保證。香港中學面臨收生不足情況,政府只在「縮班」問題上拖拖拉拉,卻未能從長計議好好規劃遠景,削足就履得令人扼腕!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