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10

Sun追擊:水署改善工程貧富有別

【SUN追擊小組報道】水務署現時為全港改善供水工程,預計到二○一四年始能完成,但原來該署無論在工程次序及對社區的關注程度,竟然貧富有別。例如在港島半山區,當局考慮到工程會影響居民起居作息時間,特意在評估情況後,寧願多花三千萬元及延遲工程;反觀新界遲遲未鋪設食水管的鄉村,村民要爭取十年當局才願意施工,但工程錯漏百出,阻礙去水,令到該村在早前雨季下慘遭水浸。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批評水務署在分配資源上厚此薄彼,罔顧鄉村需要。

大埔沙埔仔村今年七月因渠務署施工不力,河道排水緩慢,令該村幾近被洪水毀滅,以為只是單一事件,但本報追查後卻揭發其他部門例如水務署的工作態度,令附近鄉村也難逃災劫。現時水務署在全港各處,包括柴灣、筲箕灣、上水及大嶼山等,正進行六十項基本工程,預計所有工程將於二○一四年前完成,當中過半數為更換及修復水管工程,其餘則涉及濾水廠、食水及海水供應等工程。

爭取十年才肯施工

本報發現,水務署在港島半山的工程安排得很仔細,但在鄉村之類就採取「搞掂算數」的馬虎態度,例如在○七年十月動工、預計到一二年完工的「港島中區半山及以上地區供水改善計劃」,水務署先評估工程對居民出入及附近交通影響等因素後,決定縮短每日施工時間,由六小時減至五小時,即由早上十時至下午三時。

「貼心」服務令施工日期延長,水務署要額外支付近三千萬元工程費用。同時,水務署又以該區地質及地下公共設施複雜為由,再額外增加一倍人手參與工程,令整個工程費用超支逾一億元。

至於新界偏遠鄉村,部分河道竟連排洪評估也欠奉。例如位於大埔沙埔仔上游的打鐵屻村,村民過往都是飲用河水維生,在十年前向水務署爭取食水供應,署方到○九年六月才展開「大埔打鐵屻供水工程計劃」,預計到明年初竣工,工程費用一千五百萬元,包括建造一個食水缸、一個水泵房及敷設約二點四公里的食水管。

居民擔憂不敢回家

由於水務署只在一條約十米長的石屎橋旁邊,興建一條長度相若的臨時鐵橋,又在離河面一米上方敷設三條食水管道,令到河面上猶如有三級樓梯一樣,當下雨天河水暴漲時,就變成三層阻隔,阻礙樹枝甚至巨石隨河水流走。事實上,工程完成後,即令從未發生過水浸的打鐵屻村,在七月及九月先後發生兩次水浸事故。

今年七月底的一次暴雨,洪水夾雜石頭由河流上游掩至,水深淹過敷設的食水管道,部分石頭被卡在食水管道,令水位上升,洪水向周圍四溢,距離石屎橋約十多米的一戶,被掩至洪水沖毀家中石欄。

「洪水夾雜大石係咁碌落嚟,部分大石直徑半米,而啲河水就好似大壩開閘咁洶湧,沖向我後門,成間屋都浸晒,水深有成半米高。」戶主賴先生強調,以往都有連場暴雨,但從無試過水浸,懷疑今次意外是該水務工程引致,他擔心自身安全,不敢回家居住。

工程師黃澤恩看過水浸的相片後,認為事故主要與鐵橋有關。他解釋:「水務署興建嘅鐵橋,由於太近原有石屎橋,再加埋食水管,當洪水將大石同樹枝沖落嚟嗰陣,好易卡咗喺條橋同啲食水管之間,令水浸問題更嚴重。」曾參與海外水壩工程的黃澤恩建議水務署盡快拆除鐵橋,才能解決問題。

無做排洪評估肇禍

事實上,該村多名村民受水浸影響,向大埔區區議員陳笑權求助,陳笑權說:「雖然打鐵屻村人口唔多,但水務署都唔應該忽略佢哋,應盡快提出補救問題。」不過,水務署仍死撐水浸與工程無關,發言人稱只是當時雨勢大,河道未能疏導所致。但發言人承認沒有做過排洪評估,理由是已考慮到食水管不會阻礙水流。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水務署的供水工程厚此薄彼,他認為水務署應一視同仁,在供水及更換水管的工程上,也要顧及新界鄉郊地區的實際需要,先做評估工作,資源不可向富貴地段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