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長期腰痛或擠壓性骨折

本文重點
【本報訊】市民一般以為骨質疏鬆容易導致手腳骨折,但原來患者有可能出現擠壓性骨折,即胸椎至腰椎間的脊椎骨出現「風琴式」下陷,輕則引致駝背,重則壓着神經線,引致下半身或肢體麻痹,如「隱形皮帶緊箍肚」,甚至半身癱瘓。有骨科專科醫生建議,逾五十歲長者長期腰痛、下肢疼痛,應進行磁力共振檢查。若證實患病,先服藥及佩戴腰封治療,但持續痛楚則應考慮脊椎成形術,重新撐起脊骨。

本港每年約有三十萬人患骨質疏鬆症,當中數百人出現擠壓性骨折。患者並非從高處墮下遭猛烈撞擊,僅由梳化跌在地上「整親吓」,已導致脊椎風琴式下陷。肇因是骨質結構硬度不足,被低強度撞擊後已下塌,尤以長者最易出現此類情況。骨科醫生高拔萃表示,曾有患者第十二節骨椎下陷壓着神經線。治好背脊痛後,肚部仍有隱形皮帶箍肚臍的感覺,原來是被壓着的神經線反映腹部感覺。

撐高骨椎減痛楚

高醫生又表示,X光及電腦掃描未必全面顯示神經線的受損情況,最佳方法是磁力共振,可判斷擠壓問題是由碎骨或腫脹造成。患者戴腰封或服藥,一般六至八周內有良好治療效果。惟一個月後仍持續痛楚,應考慮脊椎成形術。

脊椎成形術是微創小型手術,醫生先替患者局部麻醉,以兩支針筒將牙膏狀,俗稱骨水泥的物料注入下塌骨椎位置,約三十分鐘後物料硬化,即可撐高塌下的骨椎一至三成,減輕痛楚。

高醫生說,舊式「成形術」風險較高,曾因未能準確控制注射物料位置,致硬化後包圍壓着神經線,又或物料散熱不佳,注射後溫度升至攝氏七十度,「燒熟」神經線,最終導致患者半身癱瘓。現時手術已可免除上述風險,更可即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