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剝削市民知情權 私隱署黑箱作業

近年本港私隱醜聞不絕如縷,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把關不力固然難辭其咎,但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公署運作透明度極低,儼如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獨立王國,市民根本無法監督其表現。

本報日前向私隱公署查詢其轄下諮詢委員會各成員出席會議的紀錄,對方最初以「委員未有在會議中通過」為由拒絕,再三追問下,才勉為其難提供委員的整體出席率,但仍堅拒透露個別委員出席情況。

個人資料(私隱)諮詢委員會是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成立的法定諮詢委員會,正如有學者指出,任何法定機構都應該將基本會議內容及議程上載到互聯網向市民交代,可見公署所謂「委員未有在會議中通過」的辯解,明顯站不住腳。有意思的是,本報其後向公署直屬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了解情況,此時公署再也顧不上會議是否通過,匆匆於翌日補鑊,主動提供過去一年共四次會議的整體出席率。

姑勿論私隱專員公署是否在上級壓力下「補鑊」,但這種「擠牙膏」式的回應,卻肯定無法滿足市民的知情權。其實委員的出席率並非甚麼敏感資料,個別委員接受記者查詢時亦表明,不反對公開會議出席紀錄。要知道,私隱公署的職責是保障市民私隱,而非委員自己的私隱,況且這是他們的工作報告,沒理由秘而不宣。難怪有監察政府團體質疑,公署拒絕公開委員的出席率,實在「荒天下之大謬」。

同樣荒謬的是,去年本港爆出多宗「私隱大災難」,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遺失俗稱「手指」的電子記憶體事件多不勝數,八達通事件更鬧得滿城風雨,市民人人自危,擔心私隱外洩,諮詢委員會本該發揮積極作用,為公署出謀獻策,但事實剛好相反,委員會全年只開了四次會,明顯失職,尤其是八達通事件爆發至今逾兩個月,委員會竟未召開特別會議磋商對策,更凸顯委員會可有可無,形同虛設。

私隱公署醜聞不斷,諮詢委員會的種種亂象只是其中一個縮影而已。審計署去年發表報告揭發私隱公署多宗罪,其中一項是至今沒有制訂系統的策略規劃程序,也沒有編製規管會議程序的正式規則,該署管治混亂,可見一斑。此外,公署處理投訴個案拖拖拉拉,部分個案一拖就超過一年,而對於許多拒絕受理的投訴,又未能在法定時限內寄出拒絕通知書,既然公署連處理市民投訴也敷衍了事,漫不經心,諮詢委員會淪為擺設,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事實上,歷任私隱專員是非不絕,負面新聞一大堆。首任專員劉嘉敏在任期結束前化公為私,將公署內的家具用品「賤買」據為己有;第二任專員鄧爾邦轉任平機會主席後,亦屢屢傳出損公自肥、濫用公帑等醜聞,甚至曾被立法會以「極度遺憾」字眼加以譴責;其繼任人吳斌延續此一「傳統」,大花筒一以貫之。至於現任專員蔣任宏,本無保障私隱及法律背景,復有在任郵政署署長期間侵犯員工私隱的前科,外界劣評如潮。私隱專員尚且自身難保,試問公署屬下的委員會能不烏煙瘴氣?

必須看到,類似私隱公署的公營機構多如牛毛,可惜真正為市民排難解憂的不多,添煩添亂、藏污納垢、浪費公帑的倒是不少,私隱公署如是,平機會、生促局等莫不如是。看來,當局是時候認真檢討這些機構的存在價值了!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