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追擊:回收玻璃樽民間落力政府袖手

【SUN追擊小組記者李嘉行報道】玻璃樽屬於可回收垃圾,打碎後可製成行人路磚或器皿,是一種百分百可循環再用的物料,但政府多年來只願回收廢紙、鋁罐及膠樽,令到每年有三億二千八百五十萬個玻璃樽被送往堆填區。雖然近年愈來愈多民間團體自發回收玻璃樽,更有回收商蝕錢都堅持要做,但始終力量有限,回收數量僅九牛一毛。政府袖手旁觀,環保組織及回收商怒斥政府的環保政策短視,慨嘆政府凡事只向錢看,怎能搞好環境?

政府聲稱關注環保,教育市民垃圾要分類,高唱「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口號。然而家居使用的啤酒樽、汽水樽、豉油樽、紅酒樽及果汁樽等,因政府無回收計劃,被迫棄置在垃圾桶,再被送往堆填區。

據環保署資料,本港每日就有三百公噸玻璃樽送往堆填區,即一年多達十萬公噸,業界人士以每公噸約有三千個玻璃樽計算,堆填區一年即接收三億二千八百五十萬個玻璃樽,數量驚人。至於部分飲品生產商會回收玻璃樽,但每年則只有約二千公噸,總回收率不足一成。

商戶自發一晚收五千個

事實上,回收玻璃樽早已成為世界環保潮流,例如日本、台灣、印度等地的政府,都資助回收業運輸玻璃樽費用。而美國、加拿大及日本更立法規定消費者要向生產商繳付玻璃樽按金,退回玻璃樽時才可取回,按樽制令玻璃樽等容器垃圾大幅減少近八成。其實,玻璃回收再造的工序很簡單,玻璃樽經清洗及消毒,然後根據樽身顏色分類,再壓碎成有用物料,如製成行人路磚、工藝品及器皿等。

不過,本港玻璃回收發展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港府不但無資助回收業界,更無向市民提供回收玻璃樽的渠道。酒吧林立的中環蘭桂坊,每晚都有逾萬個玻璃樽送往堆填區。蘭桂坊協會助理市場經理楊凱欣表示,多年前蘭桂坊的商戶已希望回收玻璃酒樽,卻因政府眼光落後,最終苦無結果,「就算我哋想收集,但收集完可以拎去邊度?政府根本無回收玻璃樽嘅政策,結果玻璃酒樽白白掉去堆填區!」民建聯中西區社區幹事蕭嘉怡曾向政府反映香港缺乏玻璃樽回收政策,但環保署只表示會討論,至今仍無行動。

政府冷待玻璃樽回收業,民間團體眼見很多商戶有心環保,於是自發回收。蕭嘉怡曾聯同蘭桂坊協會、環保團體易行動及同心網絡,於今年八月底合辦回收玻璃樽行動,當晚有二十多個商戶主動收集玻璃樽,亦有很多酒客配合計劃,短短一晚已回收約五千個玻璃樽。

政府短視卸責乜都唔做

政府拒絕回收玻璃樽,其實與錢有關。由於玻璃樽運輸成本昂貴,較生產全新的玻璃樽還要高,而且需要很大面積的地方儲存,加上廢舊玻璃屬受管制物料,運往內地有難度,令港府至今仍無意回收玻璃樽,任由棄置在堆填區。

環保團體易行動主席楊振興表示,環保署多年來以「無經濟價值」為由,不肯推行玻璃樽回收,他說:「全球政府都知搞環保要補貼,唔能夠以商業立場去營運,港府真係好短視、推卸責任,乜嘢都運去堆填區或者焚燒晒就算,成個環保政策唔知做緊乜!」他忍無可忍下,將會研究生產玻璃樽回收箱,收集玻璃樽,以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他說:「睇唔過眼呢個乜都唔做嘅環保署!」

對於被指一直無推行回收玻璃樽措施,環保署發言人稱,署方委託顧問公司研究本港如何有效管理及推行玻璃樽回收的可行方案,包括評估計劃可能帶來的影響。該署又卸責給業界,發言人謂,署方一直與酒店業、餐飲業及物業管理等商討玻璃回收計劃,亦支持及鼓勵本地非牟利機構申請資助,推行自願性玻璃樽回收計劃。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