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57萬人隨時無病鬱到病

【本報訊】港人健康意識日漸提升,但若終日擔心自己患重病,可能誘發「過度疑病行為」。中文大學調查發現,本港近一成一成年人過分懷疑自己患病,估計受影響人數多達五十七萬。有精神科專家指出,這類人士過分緊張頭痛或肌肉痛等小毛病,以為自己患癌症及心臟病等,不斷檢查身體,結果「弄假成真」,反而引發失眠及關節痛等徵狀。他們患情緒病的風險更是常人的兩倍,隨時「無病鬱到有病」。

患情緒病比率高一倍

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主管李誠昨指,過度疑病行為即健康正常的人常懷疑自己患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等。他們害怕接觸有關疾病的新聞報道及資訊,並過分在意一些正常身體反應或小毛病,以為是患病徵兆,花費大量時間及金錢重複進行身體檢查。

該中心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去年九月訪問約三千名十五至六十五歲市民,選取當中七成七本身無任何疾病的受訪者作分析。結果發現,近一成一人有過度疑病行為,按本港同齡人口推算,即全港有近五十七萬人受影響。

研究又發現,疑病行為愈多,伴隨出現的身體不適徵狀亦會愈多,近三成過度疑病人士報稱有睡眠問題,出現手腳關節痛及常感疲勞的各有兩成六,其他不適徵狀包括背痛、胃氣脹、頭痛及便秘等。一成八人每月求醫一次或以上,較正常人頻密。

李誠表示,有過度疑病行為的人並非「詐病」,而是切實感受到不適徵狀,「可能係壓力引致腦分泌失調,影響到唔同器官,所以檢查相關器官搵唔到問題,令佢哋更無助。」若不加正視,會演變成更嚴重的「疑病症」,他們患焦慮症及抑鬱症等情緒病的比率,較正常人高出一倍。情緒病會令各種不適徵狀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部分疑病行為

過度擔心自己患癌症、中風及心臟病等嚴重疾病

怕接觸有關疾病的新聞及資訊

過度留意身體正常感覺或轉變,例如心跳變快、頭痛、有硬塊及癦等

重複進行不必要檢查及向不同醫生求診

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及醫生解釋健康無問題仍不放心,對醫生滿意度偏低

身體徵狀增加,例如睡眠問題、關節痛、頭痛、背痛、疲勞、消化不良等

資料來源:

中文大學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