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追擊:高中生睇戲唱K當作學習活動

教育局於去年在新高中學制推出「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簡稱OLE)活動,要學校安排每名學生,於中四至中六的三年間,探訪老人院及參觀博物館等,合共四百零五小時的OLE時數,藉以助學生多元發展。一年過後,本報近日調查發現,在教育局零支援及缺乏監管下,問題叢生,部分學校為免開支大增,將早會、祈禱以至「唱K、睇戲」都充當OLE時數,有違多元學習原意。部分舉辦優質活動的學校,亦因資源不足,被迫要學生支付部分OLE活動費用。

其他學習經歷(OLE)活動要求學校在音樂、體育、社會服務、德育及公民教育或與工作相關經驗的五大範疇,舉辦或認可如舞蹈比賽及職業講座等的項目,讓學生可合乎全人發展的目標。

學校須為每名高中學生於中四至中六年級的三年間,安排四百零五小時OLE時數,亦要記錄活動詳情及批改學生撰寫的事後感,該記錄將用作各間大學收生時的其中一項參考因素。

惟當局「得把聲」,不肯為學校提供額外經費,也沒資助學校增聘人手應付,只建議學校調動校內資源、申請協助清貧學生資助計劃或平日已經「爭崩頭」的坊間資助。

一年過後,本報調查發現,部分缺乏資源的學校,為了讓學生填滿OLE時數,將早會、祈禱及觀賞學校籃球賽也計算在內。一名老師說:「早會是公民教育,祈禱是宗教活動,都可算作是公民教育,不用花錢嘛!」

另一名老師指就算學生「唱K」、「睇戲」,只要寫下「活動反思」或「成長得着」的報告,亦可當是OLE活動,「教育局唔會主動審核,亦冇特別監管機制,只係由學校把關,唔少學校都以『跑數』為先。」

學校缺經費 學生要分擔

此外,部分學校仍一心舉辦有助學生增廣見聞的OLE活動,惟缺乏經費,被迫要求學生支付部分費用。「坊間為OLE而設嘅話劇工作坊,成五十元一張飛,學校津貼唔晒,學生都要畀啲費用。」

新會商會中學老師廖永安更指出,即使活動不用收入場費,單是車費已感頭痛。廖說:「好似參觀中華廚藝學院咁,租架車出去就要成一千二百四十元,去年全級五班同學舉辦參觀活動,單是車費已近六千二百元。雖然已經申請咗坊間嘅資助,但資助額唔夠,學校津貼大部分費用後,學生都要畀部分車費。」

除經費外,學校面對的另一難題,就是缺乏時間。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副校長鄧智光透露,校方幾乎每個月抽一日時間,濃縮當日課時,由一小時一節減至三十五分一節,才能騰出時間讓學生外出參觀,「咁學生先有足夠嘅OLE時數」。另一間學校更將課堂時間用作辦OLE,令其他學科教學時間變得更緊張。

一名讀中五的吳同學直指OLE浪費時間:「大佬呀!得番兩年,呢個時間梗係考試行先㗎啦!我唔覺得如果課外活動搞得好,但主科搞唔掂,到時會有大學肯收囉!學校逼我參加課外活動,我實hea佢㗎!」

高中樣樣變 學校難應付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教育局要增撥資源,降低師生比例,否則會令學校有心無力,或者敷衍了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黃克廉更認為,現時並非推出OLE的最佳時機:「新高中樣樣變,如語文微調等,學校仲未站穩陣腳,仲要做埋OLE,學生未能一下子應付得嚟。教育局應延遲推行OLE,讓學校專注應付新課程改變。」

不過,教育局仍死撐,發言人謂OLE並非全新事物,是建基於基礎教育中的學習經歷,建議學校在計劃OLE活動時考慮成本效益,靈活調配現有資源,善用資助計劃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