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紅加東減難分流 收回兩隧方治本

一拖再拖之下,港府委託顧問研究改善三條過海隧道車流量不均問題的報告預計今季可以出籠。令人失望的是,花費數百萬元公帑的顧問報告似乎沒有甚麼新意,據說只是拋出所謂「紅加東減」方案。實際上,有關建議不僅將會引起極大爭議,而且也不可能解決問題。

消息指,顧問報告建議將紅隧私家車收費由目前二十元增加至二十五元,新增的收入可用來補貼東隧,而東隧的私家車收費則由二十五元減至二十元,吸引駕駛人士改用東隧過海。此外,港府亦會研究是否動用公帑,向東隧使用者進一步提供優惠。

儘管當局預料新措施可將紅隧繁忙時段的車流量減少約一半,全日則有機會減少四成,但實情是否如此,不能不令人懷疑。正如有學者指出,調整隧道費會影響營業車輛的營運,而且要經過立法會審議,相信將遇到不少阻力。更何況「紅加東減」能否有效分流車輛,仍然是未知之數,卻肯定會加重紅隧使用者負擔,甚至可能觸發公共交通工具加價潮,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其實,「紅加東減」並非新建議,根本沒有對症下藥。運輸署數字顯示,過去五年,紅隧每日車流量超過十二萬架次,遠超原來七萬多架次的設計預期,東隧每日車流量為六萬多,西隧更只有五萬多架次,也就是說,要平均車流,應優先處理西隧車流偏低問題。此外,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東隧減價可能加劇東區走廊以至整個港島區的塞車問題。可見所謂「紅加東減」,只是挖東牆補西牆,不僅無補於事,甚至隨時弄巧反拙。再說,當局計劃要求東隧減價吸引車流,卻對收費最高、門堪羅雀的西隧不聞不問,任由該公司收取高昂費用,實在令人莫名其妙。

現時三條過海隧道中,私營的東隧和西隧收費高於紅隧,特別是西隧,最近一次平均加幅更遠高於通脹。在這種情況下,駕駛人士只會湧向紅隧,令西隧在「加價、車流減少、再加價、車流再減少」的怪圈中打轉。顯而易見,過海隧道車流量失衡問題,癥結在於西隧收費過高,任何解決方案不對症下藥,均是捨本逐末,添煩添亂。

對於如何解決過海隧道車流不均的問題,各界曾提出不少建議,其中討論得最熱烈的,相信是港府以贖買方式提前結束東、西隧的專營權。顧問報告亦曾研究回購兩隧的可行性,認為隧道公司必定「開天索價」,在財務上不可行。其實,○八年金融海嘯令資產價格大幅貶值,本是回購兩隧的良機,惟當局拖拖拉拉,坐失良機。

當然,這並不表示港府可以無所作為,坐視問題不斷惡化。有人建議港府可增建過海隧道,或將政府擁有的隧道免費開放,迫使私隧減價;也有人建議當局透過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過海,紓緩紅隧塞車的情況。可見辦法不是沒有,關鍵在於港府有沒有決心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要解決過海隧道車流量失衡的老問題,事在人為,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