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對美角力 新持久戰

在紀念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周年之時,中國面臨新的嚴峻挑戰:美國第七艦隊航母「華盛頓號」率其戰鬥群南下南中國海,再回頭北上,圍着中國三大海南海、東海和黃海區域走了兩遭,並已揚言還將進入黃海與南韓聯合演習。筆者不認為中美已進入冷戰階段,但是角力、遏制反遏制、介入反介入則是毫無疑問的。

以戰養經 發戰爭財

中國設定的和平崛起道路必定不是和順之路,必然要克服美國設置的種種障礙,這些障礙有時甚至是頗為激烈的。由於正值紀念抗戰勝利,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回憶起毛澤東當年的「論持久戰」:他批判亡國論,認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但同時他又批判速勝論,認定弱勢的中國要戰勝強大的日本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積小勝為大勝、轉弱為強的一個長久過程。歷史證明了這種戰略的英明,那麼,當下面對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挑戰,是不是也需要一個新持久戰的戰略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目前北京軍方也不乏焦躁情緒,一位著名的軍中智囊說,美軍的餃子皮愈來愈薄了,包得了伊拉克包不了阿富汗,包得了伊朗包不了北韓,要包中國更是甭想了。至於內地憤青們更是揚言,若「華盛頓號」入黃海,施放「航母殺手」於艦前艦後警告之。憤青的言論當然幼稚無知,美國軍艦在公海演習符合國際法,你要在周遭放導彈,即有擦槍走火之虞,而且這種實為挑釁的行動不會得到國際輿論支持;至於以為美軍的餃子皮不足夠的論調,既小看了美軍的實力,更看不到美國鷹派「以戰刺激經濟」的圈套。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固然消耗了美國巨大的財力,加上金融海嘯等其他因素,使美國經濟始終未擺脫低迷困境,奧巴馬又面臨中期選舉的挑戰,於是「以戰養經」論調冒頭,便不令人奇怪。有人相信,現時與中國有限度的衝突,美國是得分的:第一,美國在海空、導彈及訊息戰中佔壓倒優勢,一場有限度的衝突會如同一九九九年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一樣,美軍佔盡優勢;第二,美國佔上風之餘,必然更加確立在亞洲以及全球的主導優勢;第三,歷史上美國靠發戰爭財,一場有限度衝突對低迷的美國經濟有發動機的作用。

避開美國 方為上策

當下所有要與美國正面衝突、正面對抗的想法都是幼稚可笑的,避美仍是北京的上策。再看看美國的GDP是中國的三倍多,美國的科技實力包括人才和國家可投入,中國望塵莫及;核武器方面,中國更是美國的零頭。因此,對於美國的一些動作,北京還只能忍。

當然,這個忍不是消極的,而是在中美角力的大舞台上,以有理有利有節的種種策略,謀取中國的最大利益。中國抗日用了八年,在對美角力的新持久戰,筆者相信至少還要三十年。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