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衣食住行隨時洩私隱

【SUN特搜小組記者張美蘭報道】八達通被指出賣私隱,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重。本報發現,市民日常生活都極容易洩露私隱,如叫外賣、買件衫,抑或買盒化妝品等,一些人平日血拚購物時,為少少「着數」填表入會,私隱便可能被轉售至第三者。保守估計,本港至少有一百萬人「中招」。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直斥當局難辭其咎,批評本港的保護私隱條例沒有與時並進,檢討法例程序緩慢,實難保障市民私隱。

私隱被轉移的投訴個案大幅飆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資料顯示,去年接獲二十一宗投訴資料使用者在未經同意下,將資料轉移至第三者作推廣用途,較前年增加七宗,增幅五成,到今年一至七月,同類個案有二十宗,已逼近去年全年總和。本報發現,衣、食、住、行,每個消費決定,都可能是洩露個人資料的途徑。

保守估計,衣食住行隨時有逾一百萬人私隱有被轉移危機。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指出,歐盟國家、加拿大、澳洲等,有關保障私隱的法例較完善,本港法例並未能與時並進。「舊年八月政府發表諮詢文件,我哋之前畀咗好多意見,例如商業機構要客戶『opt-in』(同意)先可以推銷,但政府並無考慮。」

對於被指諮詢程序太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言人回覆表示,去年全面檢討修訂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現正在分析及研究公眾意見,當局將會於今年秋季公布立法建議的報告。

“衣”購物填表入會女主播受害

據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的衣履公司超過一萬四千間,若每間公司至少招收五十個會員,全港便有超過五十萬份會員資料,由於當局缺乏監管,這些資料極可能遭洩漏或被轉售予其他公司。

在一間電視台任職娛樂新聞女主播的劉明軒(Vivian)便是其中一名「受害者」。她說:「我某日去買化妝品,職員游說我入會,我登記入會時已經好小心,只填咗電話、身份證號碼頭三個數字,姓名更加係作個假名『Mary Wong』。」約半年後,竟有借貸公司致電Vivian,表示要找「Mary Wong」!她感到十分驚訝及詫異,「我記得只喺嗰間化妝品公司填過呢個假名,估唔到咁大間公司都會出賣客戶資料。」

「我本身都有十張以上會員證,多數都係化妝品店、衫舖、鞋舖,只要填張表格,就有八折或九折優惠。」她不諱言,購物消費難免會貪少少「着數」而填報資料。

“食”顧客叫外賣資料被存檔

誰會想到叫外賣也會「出事」?八十後的阿奇,半個月前在一家日本餐廳叫外賣,「第一次叫外賣嗰時,職員問咗我地址同電話。過幾日,我再打電話去,佢冇問我地址,確認電話號碼後,就問『你係咪仲住喺元朗……』」阿奇問:「你點知我住邊?」職員指早將顧客資料存入資料庫。「好驚間舖頭會賣咗啲資料畀其他人,如果佢執咗笠,啲資料會點處理呢?」阿奇擔憂地說。

“住”顧客叫外賣資料被存檔

市民租樓買樓前,都要向地產代理簽文件,詳列個人資料,而全港每年約十萬宗二手樓宇成交,賣家和買家的資料約有二十萬,多年來的資料數以萬計。但本報發現,部分不良的地產代理,會將這些個人資料賣給同行。

一名已置業人士張小姐就有這種經歷。「我買樓時只係搵咗一間地產代理公司,點知之後成日收到其他地產代理嘅電話,問我要幾錢至肯放個單位,一定係有人出售我啲資料,唔係其他地產公司點會有我電話?」她無奈地說。

“行”電子道路收費洩 萬人私隱

全港二十四萬駕駛人士都依靠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他們途經十二條隧道及幹線,目前由快易通有限公司(Autotoll)提供服務。

快易通發言人承認,會使用客戶資料作推廣,並於○三年開始與兩家商戶合作,向快易通客戶推廣保險及理財服務,但之後公司更新內部私隱政策後,無再進行與主業務無關的推廣。客戶若不希望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可提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