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壓抑炒風失先機 穩定樓市難上難

本港樓價節節向上,泡沫風險與日俱增。雖然港府日前高姿態推出十四招壓抑樓市新措施,但昨日拍賣的兩幅地皮仍然以遠超預期的高價成交,令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發展商高價搶地,顯示他們仍然看好後市,亦意味着當局的十四招根本無濟於事。

兩幅地皮分別位處亞皆老街及紅磡灣,其中亞皆老街地皮以四十一億元成交,高出開價逾四成,平均呎價超過一萬元;而紅磡灣地皮競投更激烈,最後以三十五億一千萬元成交,高出開價近一倍,平均呎價達九千多元。正如有學者指出,發展商積極投地,反映他們認為十四招對樓價影響不大,而賣地成績理想對樓市會有進一步刺激作用,為熾熱炒風火上添油。

賣地成績遠勝預期,港府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庫房豬籠入水,憂的是十四招泥牛入海,被市場化於無形,樓價升勢難遏,軟着陸希望破滅。事實上,當局的十四招甫一提出,已經引來不少劣評。例如禁止新樓樓花買賣,炒家只需改以公司名義買入,再透過轉讓股份形式買賣即可輕易破解;又如當局主動推出三幅蚊型住宅用地,合共只能提供五百多個中小型單位,相對於目前樓市的熾熱炒風,僅屬杯水車薪;至於收緊一千二百萬元或以上樓宇按揭,更可能令炒家轉戰中小型樓宇,進一步增加普羅大眾的置業難度。事實擺在眼前,十四招姿勢多於實際,無非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不但無法壓抑炒風,反而向炒家發出「政府不敢對樓市動大手術」的訊息。

短短半年內,港府已三次推出壓抑樓市措施,無奈措施愈推愈多,炒風反而愈演愈烈。實際上,由於美國復甦步伐放緩,中短期內都不可能加息,加上外來熱錢源源不絕,內外因素刺激下,樓價易升難跌。問題是,如果連十四招也證實無效,當局接下來還有甚麼新招呢?

其實,樓市熾熱,炒風一發不可收拾,完全是由於當局後知後覺所造成。早在去年初,樓市重納升軌時,各界已紛紛發出警告,呼籲當局及早因應,防患未然。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當局堅稱豪宅售價飆升不影響中小型住宅,甚至放出「安居不等於置業」的風涼話,僅以一些隔靴搔癢的花招敷衍過去。禁微者易,救末者難,到了樓市泡沫形成,當局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惜已經太遲了,任何措施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除了後知後覺外,當局房屋政策的另一特色是進退失據。為了紓緩中小型樓宇供不應求,港府去年底曾提出活化二手居屋市場,然而大半年時間一晃而過,活化居屋大計依然無聲無息。直至最近,由於樓市瘋漲不已,社會上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日甚一日,當局的態度才開始軟化。不過,居屋如何建、建多少,社會上爭議仍不少,預計最快也要幾年後才可能推出應市,屆時不知形勢又會發生甚麼變化了。

安居才能樂業,保持樓市健康發展,是保持經濟平穩的關鍵,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當局既要壓抑樓市急升,亦要避免樓市急跌,就必須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否則,等到樓市泡沫繼續惡化,為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