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收生不足須正視 暫緩殺校非良策

本港出生率持續下降,殺校潮已由小學蔓延至中學,未來幾年全港適齡中一學生將以更快速度下降。形勢愈來愈嚴峻,當局無計可施,只好採取拖字訣。面對教育界威脅要發起大遊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昨日忽然轉軚,改口稱傾向暫緩殺校一年,預料逾三十間中學可「暫免一死」。此舉無疑可暫時紓緩教育界的不滿,問題是,收生不足的情況一天不變,今年不殺校,明年又怎麼辦?

按中一收生必須達六十一人的底線計算,目前全港有逾三十間學校陷入殺校危機,這些學校須考慮與其他學校合併或其他發展方案,若不成功,最快三年後被殺。更嚴峻的是,新學年中一適齡學童人口較去年大跌六千人,預計未來六年跌勢將會持續,也就是說,在殺校邊緣上苦苦掙扎的學校只會有增無減,當局暫緩殺校一年,根本無濟於事。正如教育界人士指出,當局此舉只是以政治手段解決教育問題的「緩兵之計」,目的只是暫時避免引起教師大規模抗爭,依然未能拆彈。

本港出生率下降,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既然小學面對生源不足的問題,中學豈能獨善其身?令人莫名其妙的是,當局不僅沒有未雨綢繆,早思因應之道,反而一直不肯正視問題。事實上,當局應對收生不足問題,頂多只是不斷降低收生底線,以及推行所謂自願減班計劃。

只可惜,這些紓緩措施根本無助解決問題。以降低中學收生底線為例,雖然當局將下限由七十一人逐步調低至現時的六十一人,但今年仍有三十間學校瀕臨被殺,可見降低「死線」根本不能扭轉適齡學童不足的問題,別說不能治本,連治標也不能。

至於自願減班計劃,儘管當局吹得天花亂墜,說可提升教學質素,騰出更多教學空間,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科目選擇,實際上卻是雷大雨小,姿勢大於實際。大家可以看到,對於那些「爭崩頭」的名校而言,根本沒有必要自願減班;而在大部分名校拒絕參與的情況下,其他學校又怕被標籤為「不受歡迎」而裹足不前。難怪該計劃反應冷淡,首階段只有二十三間學校申請,佔合資格學校一成左右,部分收生不足的「重災區」更是零參與。

有人認為,當局對中學收生不足問題拖得就拖,是恐怕一旦手起刀落大舉殺校,將觸發教育界激烈反抗,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姑勿論實情是否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再拖下去,問題只會愈來愈難解決。更甚的是,由於隨時面臨殺校危機,教師在飯碗可能不保的情況下,難免士氣渙散,影響教學質素,最終受害的仍然是學生。

事實上,在新生成為「稀有資源」的今天,整體教育生態已被嚴重扭曲,學校爭奪新生無所不用其極,部分不是用教學質素吸引新生,反而出動銀彈政策,推出贈送課本、校服、全年午膳以至手提電腦的所謂「全包宴」。可以斷言,當局繼續迴避適齡學童不足的問題,上述亂象只會愈演愈烈。

不管怎麼說,中學收生不足的問題已經殺到埋身,無論是暫緩殺校還是自願減班,充其量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正所謂,禁微者易,救末者難,如果當局繼續埋首沙堆,拖延問題,日後必定會付出更大的政治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