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巴士工潮慘敗職工盟露底

職工盟屬下四個巴士工會發起的工業行動,由於響應的四巴車長和維修員工不多,行動變成虎頭蛇尾,未能對資方構成重大壓力。四個巴士工會昨晚宣布「暫停」行動,自尋下台階指摘資方嚇阻員工,導致工業行動效果不理想。經此一役,職工盟在四間巴士公司發展的工會實力完全露底,相信要經歷一段休養生息期才可以重振旗鼓,再與資方討價還價。

本欄在日前工業行動如箭在弦之際已經指出,職工盟這次串連四個巴士工會採取不同形式的工業行動,是一次實力展示,也是一場賭博。事態發展顯示,職工盟的四個巴士工會基本盤薄弱,號召力嚴重不足,工業行動一敗塗地;早已與資方就本年度加薪幅度達成協議的另一個工會—工聯會旗下的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在這場工業行動中袖手旁觀,證明了自己的不動員能力,也成為資方所倚賴的牽制力量,今後勞資雙方協商薪酬服務條件,以哪個工會為主,盡在不言中。

職工盟四個巴士工會的工業行動以流產告終,而且輸得很慘,政圈中人也有點錯愕,顯示職工盟嚴重錯判形勢,高估屬下四個巴士工會的動員能力,輕率採取工業行動的最激進手段,事前評估與實際存在重大落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莫非三年前紮鐵工潮一役,職工盟成功從工聯會手上騎劫了主導權,這次工聯會的屬會與資方達成協議在前,職工盟想重溫好夢?

政圈中人說,比較紮鐵工潮與這次的巴士工業行動,背景頗有相似之處,資方已與工聯會屬下的工會達成加薪幅度協議,但職工盟的工會認為不足,提出一個更高的加幅。理論上,加人工打工仔人同此心,爭取更高加薪幅度更是號召人心的動力,為何這次巴士工潮無法產生羊群效應,成功動員大批車長加入罷工、按章工作行列?像公共運輸的工業行動,透過市民的不便產生怨聲載道效果,對資方構成壓力,迫使資方重返談判桌和讓步。

職工盟這次行動卻純粹「靠嚇」,動員力量薄弱,雖說工聯會屬下的工會不作為產生牽制作用,但是巴士員工與紮鐵工人的工作性質有根本區別,巴士是服務條件較有保障的月薪制,紮鐵則屬工作收入較不穩定的日薪制,大多數打工仔較傾向安穩的工作;是次加薪幅度僅百分之一點八,職工盟號召巴士員工冒着可能失去穩定工作的風險加入工業行動行列,只為爭取一個較高的加薪幅度,對大多數巴士員工而言,付出的機會成本太高,冒險一博的號召力成疑。職工盟草率出擊,幾近全軍覆沒,幸好還有一個失言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讓職工盟找到轉移目標的着力點,指摘她偏幫資方,發洩心頭之恨,乘勢結束這場口水工潮。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