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遏止宰客歪風 求人不如求己

旅遊業宰客醜聞不絕,重挫香港形象,港府不是反躬自省,堵塞監管漏洞,而是再次伸手,向中央政府求助。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率團赴京,與國家旅遊局官員商討對策,結果達成多項共識。劉吳惠蘭聲稱,不排除必要時立法規管導遊行業。

表面看來,今次成果纍纍,雙方達成的共識包括,要求各地旅遊行政部門加強赴港團管理,增加旅客權益透明度,打擊零團費,以及由國家旅遊局協助處理內地旅客在港發生的旅遊衝突及投訴等,似乎面面俱到,無所不包。但仔細分析下,不難發現還是舊瓶新酒,姿勢大於實際。以加強赴港團管理和增加透明度為例,本來就是港府的分內之責,這又有甚麼新意呢?再如有效處理突發事件和投訴,充其量只是事後做點補救措施,根本無助解決問題。

至於說不排除立法規管導遊行業,更是敷衍民眾的空話。大家可以看到,連串宰客醜聞,特別是惡導遊辱罵旅客事件,早已將導遊業內的種種亂象暴露無遺,現在才考慮規管,已經姍姍來遲,何況當局還要一拖再拖。現時不少導遊不僅沒有底薪,部分人更要自行「貼錢」買團,強迫旅客購物賺取回佣自然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旅遊業界年前曾訂立協議,承諾為導遊提供底薪,可惜最終不了了之,證明單靠業界自我規管根本行不通。

事實擺在眼前,加強對旅遊業界監管已經刻不容緩。但令人遺憾的是,港府一方面聲稱要等當局成立的專責小組九月底向政府提交報告後,才制訂具體措施規管導遊,另一方面卻事先張揚,盛讚業界自我規管制度行之有效,甚至侈言旅議會過去在監管外遊團方面的經驗,可供接待內地旅行團借鑑,由旅議會自我規管有其必要性。這不能不令人質疑,當局已有既定立場,所謂不排除立法,只是應付輿論罷了。

旅遊業亂象多多,導遊良莠不齊只是其中一個問題。業界人士批評,宰客及逼客購物問題與整個業界運作模式有關,政府將責任全部卸給導遊,不過是「搵人孭鑊,敷衍了事」,是「麻鷹唔管管雞仔」。

不管怎麼說,旅遊業負面新聞不絕,歸根究柢是本港旅遊業生態出了問題。以低團費問題為例,正如國家旅遊局官員強調,內地各處消費水平不同,很難訂立劃一最低團費,更何況現時內地旅行團來港,往往被層層轉賣,本報早前就曾揭發,本港接待團透過內地中介人買團的情況普遍,各省市旅客「人頭價」由一百元至千多元不等,在這種情況下,旅行社難免要靠強迫旅客購物回本。早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激死旅客」事件,旅客交了近二千元團費,結果一樣難逃被宰的厄運,由此可見,單靠內地部門出手規管,絕非治本之道。

其實,本港不少接待內地團的旅行社與定點購物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可能是幕後經營者,這幾乎已是公開的秘密,別說旅議會根本無權監管,旅行社本身更可能有利益衝突之嫌,指望透過業界自律杜絕旅業亂象,無異與虎謀皮。

求人不如求己。旅遊業烏煙瘴氣、亂象叢生,問題的根源在香港本身,當局與其假手內地,不如反求諸己,從改變業界經營模式、加強對旅行社及導遊的監管,以至掃蕩黑店等方面着手,多管齊下,斬斷宰客根源,才能挽回旅客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