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浪西灣變爛地 保育政策一團糟

被譽為「香港後花園」的西貢大浪西灣近日發生生態災難,約十萬平方呎農地被掘成爛地,引發環保人士激烈抗議,短短數日內,環保團體在社交網站獲得五萬名市民聯署支持。群情洶湧下,建築工程終於煞停,工地負責人表示,已收到業主指示將農地恢復原貌,並承諾於兩年內不再施工。

市民的激烈抗議,實在不難理解。位於西貢的大浪西灣水清沙幼、環境優美,與附近的蚺蛇尖、鹹田灣、大灣及東灣合稱「一尖四灣」,被譽為香港四大奇景之一,在○六年舉行的「香港十大勝景選舉」中,大浪西灣榮膺首位,最近又被納入國家地質公園範圍,在滿城石屎森林的香港,大浪西灣無疑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

令人失望的是,市民高度關注大浪西灣的生態環境,環保當局反而顯得漫不經心。事件曝光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竟然表示對事件所知不多,甚至連肇事地點在哪裏也無法確認,直至事件愈鬧愈大,邱騰華才如夢初醒,說工程涉及一些政府土地,當局已豎立禁止佔用的告示牌,至於其他由私人擁有的土地,雖然土地擁有人有權決定如何使用,但希望業主明白市民對保護環境的期望,而政府也會「留意」云云。

諷刺的是,邱騰華的事後補鑊不但無法平息市民的不滿,反而進一步暴露當局保育工作上的巨大漏洞。隨着社會發展,市民的保育意識愈來愈高,但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既然大浪西灣是公認的保育重地,為何該處的土地發展竟然沒被納入保育規劃範圍,甚至沒有任何法例上的保育限制?在此情況下,私人土地只須符合土地條例要求,隨時可以重啟工程,正如環保團體批評,當局再不堵塞法例及規劃上的漏洞,同類事件必然再次發生。

保育政策漏洞叢生,已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執行上的惰性,令當局的保育工作處處被動,往往要等到傳媒及公眾揭發後才恍然大悟。以大浪西灣為例,其實早於十年前已爆發保育爭議,因為鄰近的大浪村被發展商收購發展住宅,政府袖手旁觀,激發市民發起連串保育行動,結果成功迫使城規會出手,限制發展範圍。事隔十年,同類事件竟如翻版重演,足證當局完全沒有吸取當年的教訓,往往要等到破壞生態事件發生後才狼狽補鑊。

更甚的是,政府將保育工作視為兒戲,有時甚至連補救工作也懶得做。本報曾經多次揭發私人農地被傾倒建築廢料事件,受害人向當局求助,投訴往往被警方、環保署、規劃署、地政處等部門推來卸去,始終沒有一個部門出手阻止,在多個政府部門的眼皮底下,農地業主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農地變成堆填區。

在今次事件中,政府部門仍是互相扯皮。環保團體批評,他們曾要求當局以公帑回購或換地等方式收回土地,但政府沒有任何具體承諾,環境局說在現行法例下沒法進一步跟進,若要換地則要由發展局負責,但發展局又將責任推回環境局。

一場保育風波,暴露當局保育工作上的連串漏洞,法例存在灰色地帶,執行部門後知後覺,至今未有一套完整的保育政策和長遠規劃。事實再次證明,政府將保育視為做騷,他們口口聲聲「保育生態環境」,不過是虛應民意的口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