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施政自打嘴巴 吹水改善民生

不認不認還須認,在貧富懸殊日益加劇,民怨瀕臨爆煲的情況下,曾蔭權近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終於承認,香港社會主要矛盾部分體現在貧富懸殊,今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他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

曾蔭權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逃不過市民的眼睛。「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半受訪市民認為曾蔭權一直輕視貧窮現象,到近日才承認須改善民生,是在民怨壓力下,被迫面對現實;三成市民更直指曾蔭權前後矛盾,自打嘴巴。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儘管曾蔭權上任後將推動政改作為任內主要任務,曾聲稱要在政改問題上要「玩鋪勁」,甚至率領一眾高官表演「起錨」騷,但普羅市民念茲在茲的,畢竟還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民生和經濟問題。上述民調顯示,四成七市民最關心社會民生問題,其次是經濟問題,佔三成一;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只有一成三。再看看政改方案通過後港大進行的民調,亦顯示曾蔭權的民望繼續處於不合格水平,民心向背,彰彰明甚。

事實上,本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最近有銀行研究報告顯示,本港富戶的人均流動資產值超過三十萬美元,其中近五成富戶的資產較去年有所增加。與此同時,本港月入少於四千元的貧窮戶已突破十九萬戶,比回歸初期增加逾一倍。在職貧窮問題日趨惡化,收入低於領綜援者大有人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社會財富分配不均,難怪民怨愈積愈深,社會愈來愈分化。

令人遺憾的是,曾蔭權長期以來漠視民生疾苦,曾揚言「收入低於綜援才是貧窮戶」,甚至堅拒承認本港存在貧富懸殊問題,認為只是「數據問題」。正如有學者指出,港府在扶貧紓困、改善民生方面碌碌無為,在「經濟好大家就有運行」的指導思想下,根本不會花大力氣扶助弱勢社群。這些年來,港府扶貧政策乏善可陳,除了寬免公屋租金、綜援人士「出雙糧」等一次性措施外,人們看不到當局有何具前瞻性的改善民生措施。

更不堪的是,事實證明所謂「經濟好大家就有運行」,無非是港府推卸扶貧責任的藉口而已。大家可以看到,近年來本港受到周邊地區的強力挑戰,傳統四大經濟支柱已經搖搖欲墜,無奈港府無力鞏固現有優勢,反而好高騖遠,提出「六大優勢產業」的口號,可惜只是紙上談兵,至今依然未見有何具體措施。恰恰因為港府發展經濟不力,創造就業無方,最低工資立法被視為改善基層生計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立法會日前亦已通過有關條例草案,問題是最低工資訂於甚麼水平至今未有定案,新例能否切實保障基層勞工權益,會否大幅提高企業營運成本,導致大量職位流失,仍然有待驗證。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施政報告宣稱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但到底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要看看曾蔭權在答問大會面對多項民生議題提問時,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索性說「唔關我事」,極盡卸膊之能事,已經說明了一切。

難怪上述民調顯示,市民對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沒有太大期望,逾三成受訪者認為又是小恩小惠了事,未能改善民生。看來市民要過上好日子,與其靠政府,不如自求多福吧。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