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2010

Sun特搜:巴士車廂危機四伏運輸署懶理

【SUN特搜小組報道】巴士車廂危機四伏,乘客在巴士車廂、或在落車時失平衡跌倒受傷甚至死亡的個案,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六百多宗,平均每日發生一點八宗,問題早已引起民間團體關注。明愛中心與中西區長者友善工作小組,在○九年曾研究巴士車廂的危險性,並向運輸署提出二十五項建議,惟至今無一獲接納。有份提出建議的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狠批運輸署不肯聽取民間意見,無意改善,令每日有三百多萬人次乘搭的交通工具變成意外元兇。

巴士是繼港鐵外,本港第二多乘客使用的交通工具,人次每日達三百多萬,但是巴士車廂意外也不少,在○七年至○九年,乘客在巴士車廂或上落車時因失去平衡而傷亡個案,共有一千九百二十七宗,當中有五名乘客死亡,二百四十九名乘客重傷。其中○九年的傷亡個案有六百七十四宗,較○八年的六百零四宗上升一成。

轉彎或急煞車易向前仆

乘客在巴士內受傷,並且數字持續不跌,原因為何?原來與車廂設備不足有關。記者日前與商用車輛駕駛教師協會主席鄭楚光視察多輛巴士車廂,發現有四大問題容易導致乘客傷亡。第一,大部分巴士近落車的四個座位及樓上樓梯旁的兩個座位,都沒有安裝安全帶及扶手,最易受傷,鄭楚光說:「如果巴士突然急煞車或者轉彎,下層近落車位啲乘客,會因為前面無座位保護,俯身向前仆,小則撞傷臉部,大則傷及頸脊等位置,上層靠樓梯嘅乘客則可能跌出座位外,甚至沿樓梯碌落下層。」

除座位外,乘客就算只企不坐亦有危險。鄭楚光稱,巴士第二個問題是車廂可供緊握的扶手斷斷續續,在上層通道也只有部分座位設有扶手,乘客無所借力下容易跌低;第三,巴士樓梯每級的腳踏闊度不一,乘客一不小心便會差錯腳而扭傷,甚至整個人沿樓梯跣下,可傷及尾龍骨;第四,落車出口也是另一黑點,由於車廂地台與地面約有十二吋距離,落車時稍一不慎便會跣腳受傷。

巴士車廂滿布危機,乘客每次乘搭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經常乘坐巴士的陳小姐說:「每日上、下班繁忙時間,巴士無咩位坐,逼住要企,但巴士行緊時成日左搖右擺,乘客都要爭用扶手,但巴士扶手又唔夠,無得扶嘅乘客好易會失去平衡跌倒受傷。」而乘客李伯伯最不滿是巴士落車出口扶手不足,令他每次落車時,都要死力用手按實車門,他說:「我隻腳唔好,每次都驚跣親!」

扶手不足地台太高最危

巴士車廂設施不足引起的安全問題,早已引起民間團體關注。在○九年,明愛堅道社區中心、明愛中區長者中心、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及中西區長者友善工作小組特別成立「長者友善巴士齊共創小組」,研究巴士車廂的危險性。

該小組訪問二十位經常乘坐巴士的長者,了解他們對車廂安全的意見後,然後歸納二十五項改善車廂設計的建議,包括在車廂通道與座位加裝扶手、上落樓梯加設軟墊及改善車廂地台與地面距離等,藉此減少車廂意外。

有份籌辦該計劃的明愛堅道社區中心社工蔡先生稱,其中以巴士車廂扶手不足及車廂地台太高兩點,最威脅乘客安全,小組建議巴士公司有需要改善設計,而運輸署也需積極介入。

「淨係識將責任推畀乘客」

該小組在去年底已向運輸署提出擬定改善設計的目標,但是署方至今未有接納。有份向運輸署建議的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表示,運輸署只表示會考慮計劃內容,卻無實際行動,他氣憤說:「巴士車廂意外其實係可以避免,既然有團體整咗成份建議書,唔使運輸署做,但運輸署就唔理,都唔明班官員搞緊乜,成日淨係識將個責任推畀啲乘客,叫乘客小心搭巴士!」

本報向運輸署查詢,但該署連回答亦慢幾拍,發言人稱要待九月二日中西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舉行及收集意見後,才可回覆本報提問。反而新巴及城巴則已仔細研究計劃,探討其可行性,發言人強調會提供更加體貼乘客需要的巴士旅程。而九巴發言人亦表示關注乘客交通需要,會不斷提供增值及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