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如刀集:本位與認同

從前是「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講官話」,今天說官話的人倒不欲聽廣東話,硬逼着要廣東人說普通話。廣州有政協提案限制廣東話電視廣播頻道,引起一場廣東話保衞戰。

廣東人會說,廣東話的歷史更早於普通話,你看那《楚辭》、唐詩,用廣東話讀來便遠較普通話押韻;流傳下來,無論粵劇、粵曲、粵語流行曲,但能押韻,即易於琅琅上口。說下去,沒準連孫中山先生也搬出來,想當年民國初立,廣東話不就差一票,不然就成了今天的國語。

廣東話是方言,和上海話、福建話堪稱三大方言,特點是難學難精,歇後語就如猜謎,非土生土長者難明箇中深意。粵閩滬,正是長年累月跟洋鬼子打交道的地方,在國弱民窮的年代,方言像是船堅炮利環伺下的悄悄話,是老百姓僅能掌握的一點文化的根。比起普通話,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本位,是傍晚時鄉間的乘涼夜話;普通話則是一個國家的認同,是天安門廣場上的集體吶喊。

說限制方言的人,不一定出於文化歧視,也談不上種族矛盾,而是集體主義作祟,聽不得別人說自己聽不懂的說話,反倒是自我感覺被歧視,像看着別人回家又無家可歸的小孩。

表演時慣於摻雜上海話、近年爆紅上海的棟篤笑名嘴周立波說過,周立波只是上海人的一道小菜,趙本山才是全國人民的大餐。但別忘了,趙本山在春晚的成功,可不是因為他用普通話表演,而是他那一口東北腔。啥了!咋了!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