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紙上得來終覺淺 改善民生要躬行

曾蔭權昨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承認,貧富差距是香港社會的主要矛盾,所以政改方案通過後,港府的施政重點將以改善民生為主,當局會就此聽取各方意見,並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落實。

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曾幾何時,曾蔭權依然堅持本港不存在貧窮問題,如今卻承認社會矛盾來自貧富懸殊,莫非覺今是而昨非?沒錯,過往民調無不顯示,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是市民最關心的事項,然而,一向漠視黎民疾苦的曾蔭權揚言要集中精力改善民生,人們不能不打上一個問號。

曾蔭權誇誇其談:「處理社會矛盾的最根本方法,是令市民能夠受惠於經濟發展,分享繁榮成果。」可惜人們見到的是,由於經濟畸形發展,香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大部分市民都無法分享繁榮成果,貧窮人口甚至在回歸十三年內節節攀升,迄今超過一百二十萬人。昨日有銀行調查顯示,本港富戶的人均流動資產值超過三十萬美元,較新加坡及台灣高近一倍,其中近五成富戶的資產比去年有所增加。對比港府早前公布,本港月入少於四千元的貧窮戶比金融海嘯時增加一萬多戶,突破十九萬戶大關,本港貧富懸殊問題之嚴重,於此可見一斑。

哀莫大於心死,貧富懸殊並非香港獨有的現象,只是由於港府始終不願正視問題,才使問題日益惡化。面對貧窮人口不斷增加,貧富差距冠絕亞洲,當局竟然認為只是「數據問題」,曾蔭權甚至涼薄地說「收入低於綜援才算貧窮」。怨之所聚,亂之本也,港府漠視貧窮問題,只會使貧富懸殊不斷加劇,久而久之,民眾的不滿必有爆發的一天。早前中大調查顯示,逾四分一市民認同以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為社會安寧埋下極大隱患。

正因為港府漠視貧窮問題,本港才有必要就最低工資立法,這被視為改善基層生計的最後辦法。然而,對於最低工資應該訂於何種水平,社會各界莫衷一是,至今仍在激烈爭辯。對此,港府的態度始終消極被動,沒有主動協調勞資雙方達成共識,更甚的是,近年還不斷爆出政府部門以超低薪酬聘請合約員工的醜聞,帶頭剝削勞工。

我們想說的是,基層勞工收入微薄,最主要的原因是港府發展經濟不力,創造就業無方,令基層勞工供過於求,叫價能力愈來愈低,其治本之策,就是推動經濟多元發展,刺激勞力需求,為打工仔提供更多就業選擇。否則,即使最低工資立法也沒有多大作用,甚至可能出現「最低工資即最高工資」的情形。

貧窮問題既因經濟疲弱而起,也與當局提供的福利資源不足有關,尤其是老人福利嚴重短缺,令不少長者老無所依,加劇貧窮人口增長。曾蔭權昨日也不得不承認,當前社會的最大挑戰來自人口老化,但對於改善老人福利,人們至今未見港府拿出應有的決心及誠意。舉個簡單例子,日前有位年逾八旬的小巴司機在酷熱警告之下開工,最終中暑身亡,名副其實「做到死」。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香港這個富庶的地區,既是長者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

說一萬句漂亮話,不如幹一件實事。曾蔭權揚言「改善民生」,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要想令人信服,還須拿出實際行動,到底他如何在《施政報告》中落實扶貧愛老、改善民生,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