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市區重建只為利 本末倒置添矛盾

港府推出連串措施後,樓市雖稍為降溫,但置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望樓興嘆者仍大有人在。於是,作為公營機構的市建局角色及定位再次引起爭議。

立法會昨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市區重建策略,會上多個團體炮轟市建局去年錄得六十九億元巨額盈餘,卻左手壓價收購舊樓,右手抬高新樓售價,做法與一般發展商無異。

眾所周知,市建局是由政府斥資成立的公營機構,其官方網頁開宗明義,強調該局的工作重點是「加速重建發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促進及鼓勵復修殘舊的樓宇,防止市區老化」。然而,這麼多年來,人們見到的卻是,市建局往往本末倒置,金錢掛帥,偏重發展豪宅,不僅違背該局加快舊區重建,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宗旨,更變相推高樓價,令「上車難」的問題進一步惡化。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強調,重建樓宇只是以市價出售,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市區重建「豪宅化」早已備受詬病,正如有團體指出,市建局新近推售的大角咀項目,當年收購價僅約每平方呎四千元,如今售價竟高達逾九千元,足足翻了一番。本報比較過市建局自行發展並已推售的八個重建項目,亦發現售價遠高於收購價,市建局是否存在「低買高賣」的情況,不言而喻。

事實上,市建局過去十年參與的多個項目中,其售價明顯高於同區二手樓價,甚至成為樓價新指標;部分與市建局合作的發展商亦被指於首批單位發售前,將單位以「VIP」形式出售予合作夥伴,但又未全部公開資料,令市建局蒙上托市「幫兇」的惡名。

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面對外界指控,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竟轉移視線,強調業主如認為物業有投資及重建價值可自發重建,市建局則會擔當促成者的角色。其實這簡直是廢話,有多少個業主有能力自發重建呢?香港是一個商業城市,有投資潛力的重建項目,自然有發展商參與,否則,所謂自發重建根本是緣木求魚。諷刺的是,近年來市建局參與的多個舊區重建項目,莫不是有利可圖的大型項目,對於那些商業價值不大、發展商不願接手的項目,市建局大多置之不理,任由舊樓變危樓,這不僅是與民爭利,更是草菅人命。

其實,對於大部分舊樓、危樓業主來說,他們望穿秋水,苦候重建,追求的往往並非投資回報,而是早日離開提心吊膽的居住環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才是最需要政府關懷的一群,無奈市建局反其道而行,擇肥而噬,唯利是圖。

早前土瓜灣發生塌樓慘劇,市建局急急補鑊,聲稱日後重建時會以樓宇安全為首要考慮,不再專注於經濟效益。然而,市建局會否改弦更張,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不管怎麼說,全面檢討市建局的角色已是刻不容緩。對此社會早有共識,一是市建局必須根據樓宇的實際情況排列重建優次,以市民的福祉為依歸;二是改變現時以興建豪宅為主的做法,適當增加中下價單位的供應,紓解基層及中產市民住屋需要。

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房屋問題關乎市民切身利益,茲事體大,千頭萬緒,檢討市建局角色只是其中一環,最重要的是,當局必須趁檢討市區重建策略之際,一併檢討整個房屋政策,包括房委會及房協的角色。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