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兩岸加速融合 香港原地踏步

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日前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雙方將分階段撤銷多達八百項貨品的關稅,大陸並將對台開放包括金融、醫療、會計等十一項服務產業。事實上,ECFA的簽署不僅是兩岸經貿關係融合的重要標誌,更宣告香港作為兩岸中介角色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對於兩岸簽署ECFA消除貿易障礙,四成受訪者認為香港的中介角色將被淡化;兩成六受訪者則擔心會加劇香港邊緣化的危機。事實證明,市民並非杞人憂天。兩岸○八年實現大三通後,香港與台灣貿易總額由當時的三百一十六億美元,跌至去年約二百九十億美元,跌幅近百分之七;台灣海基會亦透露,兩岸三通以來訪港台灣旅客銳減三成。顯而易見,本港作為兩岸貨流和人流中轉站的角色,正日漸褪色。

值得留意的是,大陸對台大幅讓利,ECFA提供的部分優惠一步到位,與香港爭取多年才逐步落實,形成鮮明對比。以銀行在大陸經營人民幣業務為例,ECFA規定台資銀行大陸辦事處成立滿一年即可申請設立分行,分行成立滿兩年,其中一年獲利即可經營人民幣業務,與明年元旦起生效的CEPA第七份補充協議對香港銀行的相關條件一致,香港還有何優勢可言?

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面對兩岸經貿進一步融合,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日甚一日,港府官員卻老神在在,好整以暇,渾然不知危機將至,還在一味重彈「兩岸交流的餅做得愈大,香港可從中分一杯羹」的舊調,又強調兩岸三地可產生協同效應和互補效應,兩岸三通短期內對香港有影響,長遠則利多於弊。事實擺在眼前,三通之下兩岸直來直往,已毋須再繞道香港,所謂分一杯羹,又從何談起?

兩岸融合開快車,香江斯人獨憔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之所以出現今日這種不堪局面,實在是港府咎由自取。正如有學者指出,九七香港回歸前後,不少台商希望經香港到大陸投資,惟當時台灣熱香港冷,台商備受冷落,惟有將通航樞紐轉移至澳門。

近年來,港台關係漸行漸遠,已遠遠落後於兩岸關係發展。雖然港府亡羊補牢,最近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聲稱要作為雙方新的溝通平台,可惜時移勢易,今時今日兩岸可直接交流,台商對香港的興趣已經不大。

其實,本港背靠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得天獨厚,而在與內地經貿融合方面,也比台灣更早起步,奈何港府目光短淺、顢頇無能,香港空有近水樓台之利,卻讓台灣後發先至,令人唏噓不已。大家可以看到,CEPA推出至今已經七年,儘管年年簽署補充協議,但港府並沒有積極跟進協議內容,以致實際成果寥寥可數。上述民調顯示,有三成一市民狠批港府無把握先機,令成效不彰;另有三成一不滿當局無交代及跟進內容,不了了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在香港不思進取、原地踏步的同時,區內主要競爭對手卻個個奮發向前、朝氣勃勃。新加坡經已超越香港;台灣搭上大陸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迎來「黃金十年」;上海甚至海南省等地近年也莫不急起直追,迎頭趕上。香港如繼續蹉跎歲月,坐吃老本,將來恐怕想成為中國二等城市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