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如刀集:懷柔勝於高壓

兩岸正式簽署ECFA,協議內容主要是對產品進口減免關稅,甚或降至零關稅,預計台灣將因此而獲得豐厚利益。兩岸有關負責人慣稱此為「雙贏」協議,但換一個角度看,大陸所損失的關稅,將遠多於台灣;貫徹早前北京所說的,對於台灣同胞,可多作「讓利」。

透過經濟措施來改變政治狀況,是政府與政府之間常用的手段,只是過往多作負面運用。在無法動武之時,經濟制裁向來是美國的最佳選擇,常用以對付不聽話的小國;甚至當年亦曾以「三○一條款」來脅迫中國改善人權狀況。或許過往被老美嘮叨慣了,北京現今對經濟措施竟學會靈活運用,對台政策不再一味威逼,更懂得利誘,深明懷柔勝於高壓的道理。

無論馬英九政府強調ECFA是如何對等,說穿了,還是大陸在讓利於台灣,是北京對台的一項經濟優惠政策。但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經濟讓利,當然期望政治回報;ECFA牌面上是擴大兩岸經貿往來,而框架模式,正是避免世貿組織(WTO)的干預,把兩岸事務除掉國際化的可能。

因此,民進黨的憂慮可以理解,ECFA早被聯想到CEPA,台灣當然有被港澳化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原來早有過百萬的台商投資於大陸,倚重這個龐大的勞動市場,ECFA實施後,台灣產品亦必倚靠這個消費市場;換句話說,生產與銷售都倚賴大陸。可別忘了,經濟措施可以是讓利,也隨時可以是制裁。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