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老婦眼球植錯晶體再捱刀

白內障患者在公立醫院做手術最少等三年,醫管局為縮短輪候時間,引入流水作業式手術模式,在葛量洪醫院設白內障中心為病人換人工晶體。該中心投入服務八個月,即發生為病人植入錯誤晶體事故。醫生錯誤解讀病人的人工晶體度數,一名深近視的七十一歲老婦手術後,視力不單沒有回復正常,反出現一千多度近視,須多捱一刀再植入合適晶體。

老婦上周三接受手術,她其中一隻眼患白內障,並有逾二千度近視。一名眼科醫生錯誤計算她手術後眼球的屈光度數,為她植入度數為9度的人工晶體,但她其實應植入-9度晶體。手術由另一名醫生負責,術前核對病人資料,包括晶體度數時,並無發現錯誤。

翻查紀錄始發現錯誤

港島西醫院聯網昨表示,一般病人植入9度晶體,需要-9度的病人罕見。病人術後翌日回醫院覆診時,被醫生發現她的視力未如理想,翻查紀錄才發現植入不適合晶體,於是同日安排她再做手術。此個案已呈報總部,並進行調查及建議改善措施。

有眼科醫生稱,葛量洪醫院白內障中心安排一名醫生為病人量度數,揀人工晶體;另一人做手術,各自為政。該中心有兩間相連手術室,醫生完成一宗手術後更衣,隨即到隔鄰手術室處理另一宗手術,運作流水作業,每日多達二十宗手術,故只處理較簡單的個案。醫生一旦遇到複雜的病例,未必能妥善處理,可能為今次出錯原因。

晶體須配合眼球弧度

私人執業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指出,植入病人眼球內的人工晶體,要配合眼球弧度,以及另一隻眼的近視或遠視度數,再決定晶體度數。若術後的屈光度數與病人另一隻眼相差超過一百度,病人會感到頭暈,甚至「落樓梯差錯腳」,必須及早更換合適晶體。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曾建平批評,醫管局以病人安全來換取縮短輪候手術時間。若要病人因醫生失誤而承受多一次手術風險,病人寧願輪候更長時間等候安全可靠的手術。他不希望公立醫院為增加手術數量,而犧牲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