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十三年仍不懂「一國兩制」

香港回歸十三年,相信「一國兩制」的倡導者鄧小平也想不到,自○三年「七一」大遊行後,北京每逢這個喜慶日子,不是沉浸在一槍不發收回香港的喜悅之中,而是惶恐不安:今年又有多少人遊行?

二十三條後大轉彎

當年姜恩柱出任回歸後第一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時,說過「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相信他說的是真話,他明白自己任重如山;○二年他離任,說「還讀不懂香港這本難讀的書」,說的還是真話;如果到「七一」大遊行後他才離開,人家可能以為他和老董一樣是「腳痛」,更要說香港是難讀的書。

其實,難讀的不是香港,而是「一國兩制」,對此相信姜恩柱也會認同。香港怎樣難讀,不就是七百萬人而已?固然,香港被殖民了一百五十多年,既有民主派,又有形形色色的反對派,但香港畢竟是彈丸之地,再強悍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不是也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跌一跤?但「一國兩制」到底是甚麼?北京其實也心中無數,姜恩柱怎不戰戰兢兢?他說香港難讀,實際上是不知道自己在「一國兩制」上的準確定位和角色。

姜恩柱在香港執行的,是對「一國兩制」的「原始」理解:香港高度自治,中央絕不干預,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那時,中央在港的機構都要撤出,內地人到港都要嚴控。○三年,二十三條立法,董建華慘敗,當然,自由黨倒戈,令港府不夠票是重要原因,但最後的責任應由中央承擔,因為是中央要求老董抓緊立法,而港府又低估反對力量,立法過程太倉促粗糙。

不管如何,此役之後,中央對「一國兩制」有大轉彎,中央領導人提出六字方針:「不干預,有作為」。這六字,本質是體現了中共唯物辯證法的精神,但讓長期不讀馬列的基層和前線工作者執行,豈不是更難讀的天書?總之,實際上,「商人治港」變成了「公務員治港」,不被充分信任的曾蔭權被「利用式」的推上香港特首大位。

中央誠信嚴重受損

與此同時,「第二支管治力量」出現了,不過,新的管治模式在這次政改面臨嚴重挑戰。有人說,中央是大贏家,如果這個判斷正確,贏是眼前的,也許可以避過又一次「七一」大遊行,也許可以避過曾蔭權辭職帶來的政治衝擊。然而,中央已在誠信、支持力量和未來方向三方面嚴重受損。

自回歸前香港前途問題提出後,北京有過前天說違法、後天又說合法的先例嗎?固然,香港左派在「六七」暴動元氣大傷,二十三條又被標籤成保皇黨,但這次傷得更慘:在市民眼中,這群只顧請吃海鮮餐、只知叫「起錨」的人,是附庸政府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未來「一國兩制」的方向是甚麼?到底是要香港穩定繁榮,還是以香港民主帶動中央民主?丟棄了工商界,香港還有資本主義?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