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生補水也肥上 醫局頑疾入膏肓

為了解決糾纏八年的醫生工時補償爭議,醫管局昨日提出終極方案,建議動用二億五千萬元,向四千五百名公院醫生發放假日候召補償,最高級的顧問醫生可獲九萬五千元,初級醫生則按年資獲賠一萬元至三萬四千元,無論候召次數多少,金額一律固定。可笑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息,此舉能否化解補償爭議尚是未知之數,卻又引起一場「肥上瘦下」的質疑。

醫管局提出的候召補償金額,不按多勞多得原則釐定,而是根據醫生的職級及年資計算,自然引起前線員工極大不滿。雖然醫管局解釋,對顧問醫生發放較高賠償是因為他們的候召次數較頻密,但醫生團體反駁,資深醫生一般只在院外候召,極少真正回院工作,反觀初級醫生常在院內候召,其候召性質及工作量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其實,就算醫生團體不說,市民的雪亮眼睛亦可看到,在公立醫院內,工作量最大的是前線人員,工時最長、放假最少的也是前線人員。醫管局漠視他們的實際工作量,單以候召次數作準,將補償金向高層人員傾斜,如此以偏概全,實在「用心良苦」,說穿了,不過是將他們肥上瘦下的作風貫徹到底而已。

再說,醫生超時補償的爭議,也反映前線人手不足的問題,而公立醫院人手不足,亦是由醫管局肥上瘦下所造成。由於醫管局不斷增聘高層管理人員,導致前線資源日益短絀,前線醫護紛紛轉投私家醫院,而留下來的則被迫承受更大的工作量及壓力,形成人手流失的惡性循環。當局多年前曾推出醫生工時改革,矢言在○九年底前將所有醫生的工時減至每周六十五小時以下,然而,這項改革至今仍未達標。

前線人手不足,醫護超時工作,醫療事故不斷也就不足為奇,諸如開錯刀、打錯針、配錯藥等等,無奇不有,幾乎可寫成一本醫療版的《聊齋誌異》,所造成的無辜傷亡不知凡幾。而更加奇怪的是,面對層出不窮的醫療事故,管理不善的高層們不但毋須受罰,反可得到醫管局的嘉獎。根據醫管局○八至○九年度年報,該局五名最高薪的管理層在金融海嘯中獲得逆市加薪一成,合共支取二千一百萬元年薪。

當年梁惠王向孟子請教管治之道,孟子說:「君王的廚房裏有肥肉,棚裏有良駒,卻坐視老百姓面無血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跟率獸食人有甚麼分別?」套諸今日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這番話可改作:「醫療庸官坐享高薪厚祿,吃得腦滿腸肥,卻坐視前線醫護疲於奔命,病人枉死手術枱上,這跟率獸食人有甚麼分別?」

歸根究柢,公共醫療百病叢生,最大的毒瘤就叫做「肥上瘦下」,此一毒瘤病入膏肓,毒素遍及公立醫院管理、行政、人事各個方面,造成前線人手不足、經費捉襟見肘、醫療事故不絕等種種病徵。而今醫管局不去剷除這顆毒瘤,反而倒行逆施、變本加厲,進一步將肥上瘦下的歪風貫徹到醫生候召補水的安排上,實在是冥頑不靈、不可理喻。人們不禁要問,到底醫管局還要諱疾忌醫到甚麼時候?到底還要增添多少亂象、發生多少事故,當局才肯正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