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廿蚊一分鐘

爛Gag一則:除了「廿蚊張」建議廿蚊一個鐘的大市場現象之外,香港近日還出現廿蚊一分鐘、一蚊三秒鐘的大自然現象,事緣食環署的誘蚊產卵指數直線飆升,有人組成「香港捉蚊協會」到流浮山一帶捕蚊,《太陽報》記者直擊報道,親睹捕蚊者在短短一分鐘內捕獲二十隻蚊!

捕蚊協會的精彩表演,令人嘆為觀止。卻有道是,內因要配合外因才起作用,有如孵雞蛋,雞蛋雖是生命雛形,若沒有適當溫度的外因,永遠也孵不出小雞。特區政府不斷叫人「清除蚊患」,但在他們管理下,鄉郊公園的防蚊措施乏善可陳,要不是他們長年養蟲的外因,任他捕蚊高手本領再高,絕不可能手到蚊來。

誠如捕蚊者言:「大家只見政府公布蚊患數字,卻看不到他們做了哪些防蚊措施,譬如說將鄉郊公廁換成沖水式廁所吧,根本不難,為甚麼一直不做呢?」其實他有所不知,在官員們眼中,更換廁所算是大工程了,曾經有人就公屋通道上蓋的積水蚊患向當局投訴,結果各部門將事情推來卸去,就是無人出手處理,他們滅蚊的最高板斧,大抵就是在採集樣本前事先清洗誘蚊產卵器,大大「降低」蚊患指數。

官府無奈小蟲何,市民被迫餵惡蚊。在捕蚊協會的「廿蚊一分鐘」裏,已有六隻白紋伊蚊,所謂白紋伊蚊者,登革熱及瘧疾的主要傳播媒介也,該等小蟲可以飛至流浮山的數公里外,危及天水圍一帶居民健康。一蚊還有一蚊高,各式病毒也就一蚊接一蚊地注入市民體內。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