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註冊制度一味拖 山寨成藥通街賣

港府侈談發展醫療和檢測認證產業,牛皮愈吹愈大,但諷刺的是,本港醫藥行業卻恍如無王管,亂象叢生。衞生署巡查發現,在七年前取得過渡性牌照的三百五十間中成藥製造商,至今依然沒有一間達標,簡直令人無法置信!

本港約有五百間中成藥製造商,其中三百五十間只是過渡性註冊,七十間已經停業,三十間製藥環境不理想,包括設於住宅單位內的「山寨廠」,需要搬遷及暫時停產,餘下二百五十間則分別在防止藥物污染、技術及人手管理等方面出現問題,有待改善。此外,衞生署過去七年共收到一萬六千宗中成藥註冊申請,但署方去年僅在市面抽驗了一百五十七個樣本,其中三樣產品證實重金屬含量超標。面對如斯亂象,令人不得不對中成藥的安全感到懷疑。

事實上,早於二○○三年,衞生署已經推出中成藥註冊制度,所謂「過渡性牌照」的原意,本是為一九九九年前成立的藥廠提供生存空間,讓他們邊賣藥邊註冊,盡快達到法例要求。七年下來,如果藥廠有心配合,應該已有明顯的改善,但實情是仍有七成藥廠未達註冊要求,足證過渡性牌照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令註冊制度形同虛設。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雖然大多數藥廠不達標,但衞生署竟然無法定出明確的改善期限,只稱希望一至兩年內可「處理咗佢」,坐視未達標的藥廠繼續生產。難怪有關注團體炮轟衞生署拖得就拖,促請當局定下時間表,盡快結束過渡期。

藥可救人,亦可殺人;良藥救人,毒藥殺人。市民一旦吃下問題藥物,隨時小病變大病,醫病變催命。衞生署縱容不合格的藥廠繼續生產,縱容山寨藥物通街賣,萬一再發生藥物事故,甚至造成人命傷亡,他們如何擔當這個罪責?

註冊監管一味拖,中藥繼續無王管,歸根究柢,始作俑者就是衞生署。不妨打個譬喻,三百五十個學生參加考試,如果只有一部分學生不合格,那是正常的現象,如今三百五十個學生竟然全軍盡墨,這顯然有乖常理。事實上,要不是衞生署疏於抽檢,市面上的中成藥怎可能接二連三地出事?如果署方經常督促藥廠改善生產,怎可能等了整整七年,仍有七成藥廠未能達到註冊要求?

其實,衞生署的官僚作風一日不改,即使將來中成藥註冊制度正式落實,也不過是一紙空文,即使藥廠獲得註冊,市民依然無法安心服用藥物。就以早前被揭含致癌西藥成分的李眾勝堂保濟丸為例,肇事藥廠已註冊,卻依然出事,最荒謬的是衞生署還被蒙在鼓裏,直至新加坡驗出問題藥物後才如夢初醒。說到底,任何制度皆由人來執行,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就算訂立再完善的法例,設立再嚴格的制度也是枉然。

古人說︰「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繫。」近年本港發生多宗藥物事故,西藥出事,中成藥亦出事,已令市民付出慘痛的代價,衞生署對此亂象視而不見,對監管藥廠繼續採取拖字訣,實在是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