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地球SUN角度:口下留情救藍鰭吞拿魚

【記者王家文報道】保護鯊魚意識在本港漸漸抬頭,另一場保育革命亦悄然而起。全球藍鰭吞拿魚僅餘三百二十萬條,濫捕加劇,當中珍貴的北方品種最快於兩年後絕種。上月各國聯手否決禁止藍鰭吞拿魚出口,當輿論歸邊指摘是政治和經濟考慮,事實卻是,我們品嘗一口藍鰭「拖羅」,就奪去一條瀕危生命。說到底,我們也是滅族兇手。

藍鰭吞拿魚主要分北方(大西洋與地中海)、南方(南半球海域)及太平洋品種,前兩者已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極度瀕危」物種,珍貴程度可媲美熊貓、美洲虎等瀕危動物,「我們吃藍鰭吞拿魚,其實跟吃熊貓肉沒分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杜偉倫博士說。

北方品種 兩年後滅絕

自七十年代起,藍鰭吞拿魚數量急降,其中北方品種臨近滅亡邊緣,數量銳減九成。杜引述外國數據指出,連同非法捕魚,○七年北方藍鰭吞拿魚捕獲量達六萬一千噸,佔整個群族逾三成,較科學家建議的一萬五千噸高出三倍:「若濫捕持續,該品種有可能於二○一二年絕種。」

杜指絕非危言聳聽。十六世紀加拿大紐芬蘭盛產鱈魚,數量龐大,七十年代濫捕嚴重,魚產量急挫,當地政府採取配額制,九二年更實施禁捕,惜為時已晚。○七年科學家在該處試放三千個魚鈎,只捕得十五條鱈魚:「魚沒了就不回來,太少也不再繁殖。」

港人愛吃 年耗134公噸

濫捕是藍鰭吞拿魚的最大威脅,漁民每次拖網捕魚,魚獲等同十一至十三架七四七客機。近年港人流行吃藍鰭吞拿魚,去年的進口量達一百三十四公噸,較○四年升近十四倍。杜坦言:「幾貴都有人食。」所以消耗量不容忽視。他呼籲政府、貿易商和消費者三方合力保育藍鰭吞拿魚:「並非叫你唔食海鮮,只要唔食瀕危物種,已經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