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庸官不思進取 港競爭力再響警號

香港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上的角色將由主角淪為配角。內地最具權威的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連續三年為本港敲起不進則退的警號,並指在經濟規模及高科技產業發展上,香港將被上海及北京超越,加上深圳不再依賴香港向國際推銷產品,香港的競爭優勢正不斷收窄。有本港學者批評港府只懂向中央「攞着數」,不思進取,令競爭力下降。

社科院自○三年起每年均進行城市競爭力研究,香港自○六年納入研究範圍後,雖然整體競爭力至昨日公布的最新一份涵蓋二百九十四個城市的《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仍居首位,但與內地一線大城市的距離正急速收窄。

而在分項排名上,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規模競爭力方面,香港被排第二位的上海步步進逼,近五年來,上海與香港的得分差距已由零點二六縮窄至零點零九。報告指出,上海正致力趕上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加上即將開幕的世博會帶動了城市發展、建設,令上海的經濟規模增長速度遠超香港。

深圳不一定依賴香港

產業層次競爭力分項上,報告指香港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少,雖然暫仍居首位,但排名第二的北京在這方面迅速升級,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報告更分析指香港的發展存在三大劣勢,首先是香港的生產成本高,加上深圳已具備獨立將產品推向國際的能力,不一定要依賴香港作窗口,故兩地「前店後廠」的傳統合作模式已不可行;其次是香港的制度與基建不能與內地接軌,加上特區政府不重視科技發展,科研投入不足,又無大膽創新的支持計劃,以致產業層次升級的速度緩慢。

「一味向阿公攞着數」

社科院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組長倪鵬飛促港府重新定位,發展為珠三角地區的龍頭,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加強金融、管理和服務業,並致力發展高端科技和教育樞紐,以吸引更多人才。

社科院對本港經濟發展的分析,在本港也得到和應。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深港「前店後廠」合作模式早被批評過時,只是港府堅持「食老本」,加上本港多年未有提高大學入學率,近半勞動人口學歷低於中三,令香港難以轉型為知識型經濟。他又指香港被邊緣化的另一主因是政府政策缺乏前瞻性,令經濟欠缺活力,回歸以來只是「一味伸手向阿公(中央)攞着數」,養成不思進取的惰性,競爭力自然下降,結果香港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上由主角變成二、三線的配角。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譚偉豪批評政府一直未有就科技發展制訂長遠政策,反觀北京和上海等地,為吸引國際科研企業投資,在土地、稅務提供優惠,導致本地高科技產業發展滯後。他擔心業界人才會因香港缺乏發展機會而離開,長遠不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