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補貼渡輪不避嫌 利益輸送添煩亂

港府建議動用公帑補貼六條主要離島航線,變相資助私營機構營運,惹來輿論狂轟。「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半受訪市民擔心開壞先例,其他交通工具會倣效,兩成二人則直指有關做法未達公平原則。更不堪的是,受惠的六條航線中,有一半由曾蔭權胞弟曾蔭培任職高層的船公司經營,再一次引起外界官商勾結的揣測。上述民調顯示,三成七受訪者擔心新措施涉利益輸送,又益自己人;兩成四則認為會引起社會爭拗。

離島航線客量日少,加上油價持續飆升,渡輪公司經營困難是不爭的事實,但正如有經濟學者指出,當局用補貼「利誘」船公司投標是本末倒置,此例一開,將引發其他公共交通機構日後申請加價時,同樣要求政府提供補貼。事實上,不僅公交機構有「合理期望」,市民亦可能援引離島居民先例,要求當局一視同仁,提供「交通津貼」,屆時恐怕將永無寧日。更有甚者,政府用公帑打救渡輪公司,決非治本之道。上述民調顯示,四成四受訪者批評當局一方面補貼渡輪公司,另一方面又容許繼續加價,是變相雙重補貼;兩成一人則擔心造成「為加而加」的情況。

歸根究柢,離島渡輪服務淪為營辦商眼中的「雞肋」,當局實難辭其咎。要知道,離島線客量不足並非今天才出現的情況,特別是隨着近年往來大嶼山的道路和鐵路相繼開通,乘客減少可期,當局理應早為之謀,然而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當局無搞好離島的旅遊生態吸引更多遊客,導致人流愈來愈少。雖然當局曾計劃在大嶼山發展大型水療度假村以及其他綠色旅遊項目,惟至今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落實遙遙無期。

如果當局一早積極研究如何增加渡輪公司的非票務收入,為渡輪公司開源拆牆鬆綁,提供便利,當局未必需要動用公帑。事實上,社會各界一直呼籲當局善用碼頭設施,如興建攤檔、商場和餐廳等,一方面吸引人流,另一方面增加渡輪公司的租金收入,紓緩票價壓力。無奈港府一直拖拖拉拉、議而不決,○八年提出研究在中環四至六號碼頭加建樓層,但估計要到二○一四年才能全面完工,遠水難救近火。

除協助渡輪公司開源外,有學者建議港府長遠應接手經營離島渡輪,以成本價為居民提供服務。不管怎麼說,以公帑直接補貼渡輪公司,肯定是下下之策,更何況今次計劃中受惠的渡輪公司早前曾向港府施壓,揚言加價申請不獲批便不再投標,今次補貼建議難免予人瓜田李下之嫌,令人質疑曾蔭權是否又益自己人。事實上,今次已非曾蔭權首次被指利益輸送,他去年在施政報告提出慳電膽現金券計劃,被質疑利用政策「益親家」,鬧得沸沸揚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蔭權弟婦又被揭發是雷曼迷債苦主,向立法會議員求助後率先獲銀行賠償。

古人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偏偏曾蔭權反其道而行,一而再、再而三地涉入利益輸送的醜聞。更惡劣的是,曾蔭權日前被問及有否就公帑補貼渡輪公司申報利益時,竟充耳不聞,黑面離開。上述民調顯示,近四成市民認為今次事件令曾蔭權的民望進一步下跌;兩成九人認為政府日後推行政策將更困難。可以肯定,港府再不公開交代事件,釋除公眾疑慮,任由事件繼續發酵,勢將觸發更大民怨,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