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醫療制度崩潰窮病人等死

【SUN特搜小組】曾蔭權政府保民生不濟,市民不但要為吃飯而憂,就連享用「平靚正」公共醫療服務的權利亦遭削弱,看病如同做「乞丐」,其根源乃政府施政失當,資源錯配,重創醫護人員士氣,整體流失率持續攀升,種下醫療制度瀕崩潰的禍根。近年窮人輪候做手術的時間長到如同「等死」,而公院醫死人、醫殘人的事故頻生,港人引以自豪的高質素醫療毀滅,失望加絕望,令沸騰的民怨急速升溫。有關注團體警告,良好的醫療制度是營造社會和諧的重要一環,民怨沸騰,隨時出現家屬抬屍去禮賓府抗議的場面!

記者在街頭進行訪問期間,輕易接觸多名飽受問題醫療制度困擾的受害人,大專生張小姐去年十一月患上纖維瘤,前往公立醫院排期照X光,但要等足半年,「香港醫療話晒係數一數二,等咁耐簡直離晒譜!」這正是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過長的典型例子,○七至○八年,醫管局其中八項專科的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為七星期,最長的達三年三個月。

見死不救多失誤 病人叫苦

其實近年的醫療事故接連不斷發生,近日更愈揭愈多。上周瑪嘉烈醫院護士為一名三個月大男嬰洗澡時未有測水溫,令男嬰下身嚴重燙傷;○八年二月至三月間,兩歲男童柯浩楊、三歲女童何寶宜及七歲男童羅浩明分別因流感病徵及發高燒,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求診,醫生卻只當一般傷風感冒治療,三人最後病逝;○八年十二月,五十六歲中年男子楊德祥乘坐貨車,期間心臟病發,其子立即將他送到明愛醫院,並向大堂職員求救,但職員反叫他召喚救護車,其子最後眼白白看着父親失救而死。

據醫管局《風險通報》,○七年十月至○九年九月,共接獲八十四宗醫療事故呈報,其中約一半是病人在院內或放假休養期間自殺,其餘是遺留手術或醫療儀器於病人體內、調亂病人或在錯誤身體部位做手術、孕婦分娩期間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及輸血事故等。

病人不好受,醫護亦不好過。醫護因工作環境欠佳及工作量太大,以致近年公立醫院的醫生及護士流失情況嚴重,醫管局預測,在二○二二至二六年,醫護整體流失率達百分之五點二;累積缺乏醫生人數到二○一六年有二百二十九人,變相拖累未來醫療服務質素。

民怨谷爆 恐抬屍到禮賓府

「醫療是令社會和諧最重要的一環,依家民怨沸騰,唔通政府想人抬屍去禮賓府示威?」全民健康動力勞永樂醫生直斥,現時的醫療制度是回歸前的大倒退,香港醫療一向是人人有份,回歸前十年政府增加醫療開支,令服務變得更完善;但近年卻大開倒車,醫療撥款追不上經濟增長和港人期望,經歷過幾次傳染病疫情,政府僅頭痛醫頭,只增加傳染病的開支,其他範疇卻不足,凸顯政府「抗災式」的管理,全因領軍的周一嶽缺乏高瞻遠矚所致。

他又指出,港府的醫療開支遠不及歐美國家,近年甚至打市民主意,推出醫療融資和保險等,只涵蓋有錢人,已違背普及醫療原意,「連美國都知醫療保險唔得,要用巨額公帑糾正,香港就走番轉頭,吹脹!政策全部都對市民無好處,只會令社會更不和諧。」

資深醫護離職潮 影響質素

關懷香港、醫療政策評議會召集人郭家麒亦批評,無論病人輪候時間、觀感、醫護人員士氣和醫療前景,香港都每況愈下,醫療資源已入不敷支,趕不上人口增長、科技成本上升及通脹,「九個蓋十幾個煲,遲早爆煲!政府寧願將錢放喺庫房都唔幫市民,窮人當然不滿,隨時會上街抗爭!」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外務副主席張德喜坦言,市民對政府不滿加深,醫療制度往往成為箭靶,加上資深醫護人員的離職潮,都影響公共醫療質素,不但輪候專科門診時間過長,就連等候動手術的時間亦過久,箇中原因是不少具資歷的專科醫生流失至私人市場。

張德喜說:「公院有硬件,卻唔夠人手,等候時間當然會耐。」他稱,市民對公共醫療體制的不滿,久而久之亦積壓了對政府的怨氣,「無人想搞沉香港,愛之深、責之切,愈鬧都係想加強監察,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