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認識恐慌症

Q:我經常聽到「恐慌症」,這是甚麼疾病?

A:恐慌症是情緒病的一種,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卻在短時間內感到不適,甚至有冒汗、顫抖、窒息感、呼吸轉促、心跳加快、胸口翳悶或作痛、作嘔作悶、胃部不適、頭昏眼花、暈倒、忽冷忽熱等情況。由於患者有真實的感覺,故往往把這些生理現象當成是疾病的徵狀,並且覺得其他人無法提供幫助,因而產生更大的恐慌。若不予理會,恐慌情緒只會不斷加深,於是迴避人多的地方。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恐慌症的發病率約為百分之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一倍,二、三十歲是發病的高峰期。

Q:有沒有方法可以治療恐慌症?

A:當然有。恐慌症可以透過藥物及認知行為去治療,兩者相輔相成,可令治療發揮最大的效用。首先,藥物可以調節腦部的血清素及縮短發病時間,從而減低病患帶來的影響,而認知行為治療就可以糾正患者胡思亂想的習慣,讓患者明白病之所在,再輔以心理輔導,有需要時治療師可能會採用「暴露療法」,讓患者面對或接觸所恐懼或不安的情境,透過時間和練習令不安逐漸減退。

香港精神科學院李永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