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副局政助如虛設 檢討存廢此其時

港府○八年以「擴大問責制」為由,委任首批十七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可惜這批政治新貴上台近兩年以來不僅毫無建樹,反而多番捲入醜聞,添煩添亂。當局承諾今年中檢討他們的薪酬和表現,但卻未有將整個政治問責制的成效及存廢納入檢討當中,顯然是避重就輕,掩人耳目。

對於這場所謂的中期檢討,有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聲稱會以平常心面對,又強調薪酬並非首要考慮,就算減薪也不會影響工作及士氣。

不過,不管他們怎樣大唱高調,依然無法釋除市民的疑慮,實際上,對於他們的表現,市民早有公論。曾有民調機構定期就副局長及政助的表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的認知度低得可憐,大部分市民對他們一無所知,有關機構認為再調查下去是浪費資源,宣布停止調查。由此可見,對於普羅市民來說,這班坐享高薪厚祿的政治新貴形同虛設,可有可無,更遑論寄望他們協助政府施政。

立法會議員亦對他們毀多於譽,有議員狠批現時的委任制度下羅致的副局及政助彼此「既不認識,意念亦不一致,有如亂點鴛鴦」,亦有議員直指新聘任的政治官員無甚貢獻。

事實上,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設立,從一開始已經是「先天不足」,未上任就鬧出「八國聯軍治港」及薪酬保密的軒然大波,委任過程又被批評黑箱作業、用人唯親。當時曾蔭權要求公眾「不妨對這批新世代寬容一點」、「不應急於此時此刻下判語」,然而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證明這班政治新貴根本不堪重任,有副局長被議員譏為不熟悉政策、不到立法會開會及不敢回答問題的「三不官員」,以致當局在推動政策時,仍要借重本身是公務員的常秘。

碌碌無為也就罷了,更不堪的是添煩添亂。環境局副局長潘潔日前突然聲稱將會調高舊柴油商業車輛牌費,引起運輸業界極大不滿,揚言發起街頭抗爭,要局長邱騰華親自出面補鑊,澄清政府並無此計劃,才算擺平事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樑上任不久,就被揭以個人名片代替入息證明為外傭申請續約,被批評有濫權之嫌。

最諷刺的是,港府推出擴大問責制的原意之一是培養政治人才,但環顧一眾副局政助不少是公務員出身,去年委任的兩名副局長,均是前高官,令所謂培養政治人才淪為空談。

面對劣評如潮,當局不但沒有從善如流,全盤檢討擴大問責制的成效及存廢,而是鬼鬼祟祟,待風聲過後,又陸續補充副局長的空缺。事實上,預算案已為進一步聘請副局政助預留款項,可見當局一意孤行,仍想繼續擴軍。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基本法》並無設立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相關規定,因此從本質上講,副局政助的設立可說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政治怪胎。當局與其敷衍民意,進行小打小鬧、小修小補的所謂中期檢討,倒不如痛下決心,認真考慮這個政治怪胎的存廢問題。